聚焦“立德树人” 体现时代精神注重理性思辨
郭吉成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高考总是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因此人们对于高考试题的关注,完全不亚于对高考本身的重视,考前不停模拟,考后不断对真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高考试题每年都在变,但命题精神、命题思路、命题手法等却寓不变于变中,细细演绎、推理、追溯等,总是能够找到轨迹。即使只是简单地对高考试题作评述,也能够从中看到出卷人的匠心,找到学习或复习的支点。】
摘 要:写作题不仅考查考生的文章章法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考生的思想、思考和思辨能力。2019年的高考写作命题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聚焦“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实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让考生在写作过程中,感受时代精神,增强时代意识,凸显应用写作的关键能力。
关键词:高考写作题; 立德树人; 时代精神; 理性思辨;任务型情境化写作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过去了,同往年一样,高考作文题依然是大家所关注、讨论的热点试题之一。经过综合分析,笔者认为,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九套试卷(含全国汉语试卷)的写作题各有山水,真是“映日荷花别样红”,但“立德树人”的理念、生活化的挖掘、时代化的主旨、理性化的思维、个性化的展现,则是其共同的基本特色。下面就2019年高考写作试题谈一些认识与思考。
一、体现价值引领,彰显语文“立德树人”的理念
现在的高中学生生活在一个文化多元、知识多元、精神多元的社会转型发展期,在对时代、社会、生活、文化的认识上有自己独有的价值判断观。这种价值判断观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体意识。写作是表达思想的行为,当然也是价值观的呈现。高考写作题的命制,必然会在这方面予以关注。命题者会通过命题的材料和写作要求,将考生引领到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识上来,以达到命题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服务的目的。我们应该看到,近年来,高考写作题以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命题理念,以“立德树人”的积极导向为命题原则,守正出新,体现了积极的价值引领。2019年的作文题则更为集中地聚焦于此,列举如下:
全国卷写作题列出现实中一些对于劳动不理解、不重视的言论,要求写一篇演讲稿。试题材料包含了自我反思意识,蕴含了对劳动及劳动者的尊重,暗含了对科技进步、时代发展和个人成长等多方面的展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下全国各地普遍开展的宣传和弘扬“大国工匠”精神的主题相契合,体现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试题凸显了“承续传统基因,不弃劳动底色”这样一个永恒的“树人”话题。
全国卷写作题的材料精心列举了“五四”集会、开国庆典游行、新生开学典礼、收看“纪念五四100周年”大会、2049年国庆等多個场景,要求考生写信、演讲稿或观后感。试题中展示的材料,时间跨度大,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2049年)的特定历史时空,五个材料都是标志性的历史节点,命题者的目的就在于突出各自的时代主题,启示考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深刻感受中华青年与祖国、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创造青春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试题所呈现的积极的价值取向,对激发考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意识会是长久的。
全国汉语试卷写作题与全国卷写作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相映成趣。这道试题要求考生围绕“体育”内容来谈“体育强人树人”,其中“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格言,不仅是体育健儿崇尚的拼搏精神,更是人生追求的目标,它对考生乃至所有人,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奋发有为、奉献祖国,都是起着积极的激励作用的。此外,试题让考生思考“体育精神”(坚忍不拔的品质)、“体育强身”(健康的体质、国家和民族的综合素质)这一话题本身,与我们一直以来强调的教育应该“五育”并进的国家树人理念是相一致的。这是一道典型的“立德树人”的作文题。
浙江卷高考写作题由三段文字组成,前两段文字材料有关作家与读者关系的讨论是类比性比喻,后一段文字材料是试题的命意所在。试题的基本立意是以作品喻人生,要求考生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创造生活,尊重生活,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既是生活的创造者,也是生活的接受者。在生活中,既要尊重生活这个“作品”,接受生活这个“作品”的检验与评价,同时自己也要对“生活”有独立的主张和思考。命题的内蕴是引导考生对人生观、生活观、时代观作出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即让考生在写作中思考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如何积极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的社会现实问题。“试题能让学生反思自我,思考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时代的关系,思考如何于家国社会中寻找自我。”(浙江高考语文试卷评析组语)命题的价值取向与“立德树人”的立意非常清晰。
天津卷高考写作题以“爱国情怀”为主题,选择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的三则材料,分别表达对祖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个人对国家、民族的责任,献身人类历史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命题主题鲜明,启迪考生体悟爱国主义精神内涵,深入思考个人与国家、民族、人类的关系,感受理想信念对引领新时代青年接续奋斗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高考多套写作试题的命题都站在时代的高度,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侧重于义理和情理的统一,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了考生的生活体验和价值思考。这应该是命题者对作文命题冷静地进行了思考的结果:凸现作文理性和情理的思辨力量,突出考生对人生观、社会价值观的认同感的考查。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今年的写作试题更是这样,命题者努力地引导让考生从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层面去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这样的写作命题,是在落实新课标的理念,体现“立德树人”的思想,传承“文以载道”的写作文化。可以这样说,体现价值引领、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彰显语文“立德树人”的理念已经成为命题的主流倾向。
二、关注考生的自我感悟能力,侧重理性思辨的考查
与往年一样,2019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写作试题仍然注重对考生的写作感悟能力与思辨能力的考查。分析2019年高考写作试题的写作要求,我们可以发现“自选角度”“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看法”“体验和思考”“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等词语成了作文试题写作要求的关键词。透过这些词语,我们看到命题者对考生写作的“自我感悟”能力或显性或隐性地提出了要求。从对九套试卷的综合分析中我们注意到,这种感悟所涉及的角度是多方面的,从内容上来说,包含了对家国情怀、生活人生、师生情长、文明发展、和谐共生等方面的思考感悟。全国卷写作题围绕劳动要求考生生发感悟和思考,考生可以从人的发展、道德的养成、社会的参与、文化的积累等多角度展开探究性思考,多维度的角度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开放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浙江卷试题要求考生从“生活”“自我”“他人”(“作品”“作家”“读者”)三方面的关系去谈看法,让考生在人生的这一特定时期去思考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观,有利于考生在思考中对自我作出反思、检讨和认知,思考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家国的关系,思辨性十分突出。全国卷试题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旨让考生去感悟和思考在新时期如何去“接棒强国”,这有利于激励青年为国家而奋斗,体会奋斗的精神与价值。大格局的思考有利于大格局的思维养成。江苏卷写作题的“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饱含着生活的哲理,蕴含其中的深刻道理需要用理性的思考去分析,同样,在阐述其中的道理时也离不开思辨。其思考感悟的落点则在“‘自我内省和‘外在观照的和谐共生”上。其他如上海卷写作题的思考感悟落点在对“中国味”的认识上;北京卷写作题思考感悟的落点在“中华民族的文明韧性”上;天津卷写作题的思考感悟点落在“爱国情怀,小我融入大我”上。
感悟能力是一个人独立思考的基本能力,也是考生写出富有独特思想的文章的必要条件。感悟能力的基点是建立在考生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能力上的。高考写作考查的要求,即使没有如此明确地提出,但命题思路也是朝着这一方向设计的(如江苏卷、北京卷写作两题),笔者认为,这是完全有必要的。因为作文是用来表达自己思想(或观点看法)的,高考写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是要考查考生的语文能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写作来考查考生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思想、思考与思辨。这也就是说,高考写作考查应立足于语文(文章组织)能力考查的基础上,重视对考生思想层面的审视,通过写作来考查考生感悟思辨的层次性,即感悟思考的深度、宽度和锐度。这样的考查,有利于高考作文从重形式、语言转向重思想、语言、形式的三维结合,是对以前高考写作(也是对中学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重形式轻思辨、重感性轻理性现象的一种冷静的思考与拨正。可以预见,对这些能力的考查是将来一段时间内写作命题的主流思想或主流方向。
三、以具体情境为载体,凸显任务型情境化写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语文教学要“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这不仅是对阅读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写作提出的要求。近年来,任务型写作已成为一种命题的共识。任务型写作需要设置必需的写作情境,这些情境有时又是指令性的,考生必须在指令的情境下完成写作任务。这种写作突出地体现了语言活动的交际对象、目的和表达对象。2019年全国九套试卷的写作命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践着新课标的这一思想:将写作要求与人生体验相结合,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
全国卷写作题在写作情境上有了四个指令性限定:一是限定主题为“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二是限定写作内容框架“你对劳动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三是限定了文体“演讲稿”,四是限定写作对象“本校同学”。这样的设置,情境突出,任务明确。从考查的内容指向上来看,能集中地聚焦于对“劳动”的认识与思考的考查上;从对考生写作能力的考查上来看,既能考查出考生对内容理解、认识的深浅度,也能考查出考生对文体与语言交际能力(对象、目的、表达方式和考虑)的把握度。全国卷写作题同样设置了五个特定的任务情境,要求考生以特定的历史背景、特定的身份、特定的文体完成写作任务。应该说,全国卷、卷的写作情境设置是相当充分的,写作任务也是相当明确的。
全国卷写作题的写作情境设置比较有特色。试题以题为“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的一幅漫画为写作材料。写作材料通过特定情境——漫画中老师的一句话“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给出写作情境的任务指令和立意指令:“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对这道试题的内容立意,需要充分理解漫画中老师所说的那句话的内涵,考生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引入教育主题,在感受师生情谊、体验情感温度的同时,产生强烈共鸣,进而引发联想和思考,解读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期待与祝福,领悟老师的奉献精神、园丁品格和责任意识,教师作为榜样人物的品德示范将在学生成长歷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要完成这道试题的写作任务,需要考生对漫画情境的寓意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对试题的任务指令和立意指令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浙江卷写作题的“作家写作心里有读者,还是不为读者所左右”为话题,要求考生论述自己的“生活”如同“作家”如何对待“读者”。从材料内容看,第一部分引出“作家、读者”这一情境概念,同时表达两种看法,给写作者以启迪、思考,第二部分设置具体情境。写作指向十分明确:你对阅读你的作品(你创造的生活)的读者是什么看法或态度?因此,这里确定了写作的视角——写作者,以及写作内容——从写作者的角度来写的你对待阅读你的“作品”(你创造的生活)的读者的看法或态度。因此,浙江卷写作同样是一道任务型情境化写作题,所不同的是,这道题的情境设置比较隐蔽(任务“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的设置是清晰的),它需要考生在认真阅读材料中加以辨认,搞清楚几个材料段落语境之间的联系及命题语境的重点所在(这也是今年浙江卷审题的难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