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考资讯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时间:2021-02-20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许多人在学生时代埋首课本时,都有过这样的梦想:

在游历颐和园时,触碰古迹、收集线索、回溯历史;在探险古道的过程中与名留青史的文人墨客同频共振;深入全国各地寻找传闻中的动物与美食……

央视纪录片《跟着书本去旅行》将之变为了现实,打破了传统的知识学习方式。

这也是一档体验式文化教育节目,从开播至今,每集均以中小学课本或经典名著为线索,踏遍全国各地,走近文化古迹、实地实景讲故事触摸历史、感知文化。

节目每集只有20分钟,知识密度丰厚,短小精悍。这个假期,强烈推荐给大家。

家在东北

2020年12月29日新鲜出炉的“家在东北”,可以说是很精彩的一期了。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跟着书本去旅行》 家在东北

这一期的书本线索,是部编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一文。

孩子们跟着书本来到的,是地处松嫩平原上、松花江畔的吉林省松原市。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这里物产丰富,土壤肥沃,滋养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同学们冷不冷?”

“冷!”

到底有多冷?

领队姐姐把保温杯里的热水泼上天,画出来条美丽的弧线,变成了漫天的冰雾。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大伙看傻了眼,零下二十度的气温让滴水成冰。

在这里,寒冷一直是人们世代伴随的生存难题。

那么,他们是如何在低温中保暖的?他们的取暖方式又会跟土地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秘密就在——泥草房。

也被称为土房子。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泥草房

近距离观察才知道泥草房的墙壁是用干草和泥土掺杂垒砌的。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都是草和土

这房子为什么要建成这样呢?

因为泥和草结合以后,有这么几个功能。一个是它防止雨水冲刷,暴雨的时候防止把土都冲下来。

再一个就是它冬季特别严寒的时候,它保暖的作用很明显。

还有一个就是冬天特别冷的时候,由于热胀冷缩,东北的黑土地它会冻成裂缝,为了防止它冻裂,放一些草,它就不裂了。

泥草房还有个特点,就是南窗大、北窗小,为了充分利用阳光来采光采暖。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但是在冬季,靠阳光取暖显然是不够的,还得有炕。

也就是土炕,也叫火炕,整个屋里的热气、热量都是从炕上出来的。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关于炕,在《旧唐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冬月皆作长炕,下燃温火以取暖。”不但描述了土炕的基本构造,还说明了炕的功能和用途。

炕这种可以取暖的床,热源来自炉灶,点燃炉灶后,热量会通过进烟口进入炕洞,曲折盘旋,促使炕面发热,然后经由出烟口从烟囱中排出去。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这热炕头是东北的宝,所以他们形容自己家庭很幸福,会这么说:“我呀很满足了,我有老婆孩子热炕头”。

就是说去掉老婆和孩子之外,排在第三的就是热炕头了,所以说这个炕头是很亲切的,很重要的一个生活用具。

那么炕这种可以取暖的床到底是什么人发明的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

在整个东北大地上,炕,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朝的时候,民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唐(太宗)李世民带着大军来征东,征东的时候到了东北这边的时候正是深秋,雨雪交加,天气寒冷,很多士兵都被伤寒病痛折磨。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但当地人却很少得这种病。原来,当地人住在半地下的房子中,地上铺着干草,干草下还有烧土产生的热气,就是当时的炕了。

于是士兵们模仿当地人的做法,治好了伤寒疾病。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东北人喜居土炕,认为它不仅抗寒,而且舒筋解乏,土炕发展至今,早已不仅是人们睡觉的场所,而且成为了东北人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下来,孩子们又跟着东北作家迟子建笔下的《关于年货的记忆》,去寻找和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冻梨,顾名思义,就是被冻过的梨。过去,由于食品匮乏,加上没有水果保鲜技术和保鲜运输等储藏条件,冻梨、冻柿子,几乎成了东北人民冬季最常见到的水果。

那冻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什么会是黑色的呢?好吃吗?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冻梨的历史也很悠久了,有两千年了,北宋时期的庞元英在《文昌杂录》中就曾有记载,称其“冰冻不可食”。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其实,并不是冻梨不能吃,而是庞元英和广大外地游客一样,一开始并不了解这种黑黝黝的水果。

冻梨通常选用晚熟的梨,也就是秋梨。

梨的果皮中含有一种氧化酶,在低温环境下活性很强,能让果皮发生氧化反应,颜色慢慢变黑冻梨的吃法也不同于一般水果,有其特殊的方式:要先放在凉水里浸泡半小时左右。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时间到了,冻梨的表面上结起了一层冰壳,就“缓”得差不多了。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敲碎冰壳,里边的冻梨就软了,吃起来和新鲜的梨子一个味道。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用冷冻的方式来储存食物,属于东北地区的天时地利。以前常听东北的童靴说,冬天的老家,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冰箱,这下是深有体会了。

这趟跟着书本出游的东北之旅,把本来只存在于文字中的“土地”和“年货”变得具体形象,字里行间深沉绵密的情感也因此能引发共情,还传授了不少藏在习俗背后的科学道理。

马踏飞燕

除此之外,孩子们还近距离接触了文物“马踏飞燕”。先带大家瞧一瞧,十几分钟的纪录片是如何把课文讲清楚的。

就拿国宝“马踏飞燕”来说,就是之前网上被刷屏,那匹正面照略显搞笑的马。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里就有《马踏飞燕》这篇课文,我们小时候也学过。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马踏飞燕

纪录片一开始,孩子们就提出了不少问题。比如“马的脚下为什么踩了一只燕子呢?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马的尾巴为什么是竖起来的?”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这些问题,也瞬间激发了观众的兴趣。跟随纪录片去找答案时,就跟“剥洋葱“一样,层层递进,很涨知识。

先单纯地说一下这匹马。

有趣的是,片中的孩子都来自“马踏飞燕”的出土地——武威。

他们都听过马踏飞燕,但近距离接触还是第一次。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马踏飞燕中的“马”,不是普通的马,它是当年汉武帝梦寐以求的“大宛马”,也就是咱们常说的“汗血宝马”!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专家还借此纠正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谬误——“马踏飞燕”里的“飞燕”,准确来说,是龙雀。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前两年,看《国家宝藏》时,一直不太明白,为啥要把“马踏飞燕”叫“铜奔马”?

如今看了这部纪录片,小新君才恍然大悟。马踏飞燕的名字不太准确呀,应该叫“马踏龙雀”才对。

但又因为马踏飞燕太有名了,怕误导观众,《国家宝藏》干脆用了马踏飞燕的另一个名字——“铜奔马”。

课文中对马的形态形容是这样的:

“马踏飞燕是三只蹄子腾起,只有一个蹄子踩在燕子的躯体上。”

那么问题又来了,马为啥会站的这样稳?

原来马蹄、燕子所在的位置,恰巧也是马的重心,这就构成了力学的平衡点。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千年前的物理学知识,还是非常给力的!

和马踏飞燕一同出土的,还有几十个骑手铜像,它们都出自汉代的一个将军墓。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前有马踏飞燕,后有骑兵队伍,气势非凡。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在这些千年前文物面前,专家告诉孩子们:“这支队伍充分展现出汉朝时中国军事力量的强盛。”

为了从另一方面证明汉朝的伟大,领队和专家还带着孩子们去了博物馆,了解汉朝的养老、敬老制度。

又来一个知识点:只有社会发达了,人类才有余力照顾老弱。

汉代皇帝曾下诏书,要善待地方上70岁以上老人,并赐给老人一个拐杖,作为享受福利的证明。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诏书

如此实物加讲解,小朋友们立刻联想到书本中的那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从铜奔马到汉代养老敬老制度,孩子们在知识层面举一反三,棒呆!

青铜器的铸造

就在小新君以为有关《马踏飞燕》的内容要结束时,节目组又继续往下挖——既然是铜奔马,那自然要讲讲背后的“青铜铸造工艺。”

关于这部分内容,片中依然给出了十分专业的展示。

如何判断一个社会是否进入文明阶段?除了文字、城市外,还得有一个,那就是青铜器的使用。

我们的祖先铸造青铜器,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太一样。

咱们的祖先使用的是范铸法,就是先用黄泥做出青铜器的“模具”,称之为“内范”,然后再用黄泥拼接在内范在的外面,称之为“外范”。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内范、外范做好之后,合在一起,再往里面浇灌高温的铜水,冷却之后,把内范、外范打破,一件青铜器就制作完成了。

因为一件模具只能铸造一件器物,所以成语“一模一样”便应运而生了。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词语,也跟青铜铸造有关,就是“模范”。

青铜器的铸造过程中,需要内、外范严丝合缝,人们就把值得学习的榜样称之为“模范”。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看到这,才终于有点明白了语文课本上说的那句话:

“从这匹踏燕的奔马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看到了他们卓越的创造才能。”

央视大型语文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

作者 |静静     来源 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