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到了15岁,会达到叛逆的高峰期。 所以,12岁-1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最容易出问题的。 以下写给妈妈的12条“要求,正出自一个14岁孩子之口。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只要我们能从孩子的角度读懂他们的内心,我们就可以把孩子叛逆的程度降到最低,让孩子和家庭都平稳度过这段亲子关系最为动荡的特殊时期。 孩子小的时候,妈妈帮着喂饭;孩子穿鞋的时候,妈妈帮着系鞋带;孩子去学校的时候,妈妈帮着收书包…… 是的,我们是父母,我们要帮助孩子,但孩子也需要独立。 他要学会怎么样照顾自己,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这是他未来能独立生活的基本条件。 70分的妈妈才是成功的妈妈,不要为孩子包办所有的事情,别做孩子的全职保姆。 “请容许我犯一些错误,哪怕您事先提醒了我。” 解读: 孩子犯错,其实是在学习,是在成长,家长不要因为怕麻烦就不允许孩子犯错! 当孩子犯错时,记住,不管你多生气,多恼火,一定要努力克制住情绪,不要乱给孩子贴标签,比如“坏孩子”“胆小鬼”…… 等到我们和孩子都心平气和的时候,再跟孩子沟通。 你会更深刻地了解孩子犯错的心路历程,完全可以借机引导孩子认识世界,引领孩子自我成长。 “请不要强迫我按照您的模式生活。” 解读: 我们做父母的,习惯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并且认为这是为孩子好,是爱他的表现。 孩子虽然会按我们说的去做,但心里往往是不情愿的,这会使亲子关系产生隔阂。 随着孩子自尊心越来越强,孩子会更加强烈地反抗,慢慢地,他就会变得更加叛逆、不好管教。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他们自己的习惯和想法,父母要给到孩子自由生长的空间。 很多家长从来都不在乎孩子的自尊和隐私,常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责骂孩子,或者把孩子的隐私当成笑话宣扬出去,让孩子毫无颜面。 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自卑并失去上进心。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们的自尊心和隐私权,父母不要因为孩子还没有成年,就忽视这一点。 “如果您想成为我的朋友,那就得放下您家长的架子。” 解读: 家长们常常把自己放在高孩子一等的地位,端着“权威”的架子,时刻准备发现孩子的错误,并耳提面令,让他纠正。 在这样的心态下,孩子怎么可能把你当成朋友一起分享快乐和悲伤,怎么可能告诉你他的小秘密? 放下架子,用平等的态度来和孩子交流,孩子会更喜欢的。 “请不要拿我当您的出气筒。” 解读: 家长们总是会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工作上的、生活上的,还没有办法随时向他人发泄。 这时,孩子往往会被殃及,一点小小的过失被一肚子气的家长放大,找来一顿骂甚至一顿打,孩子多无辜! 家长面对孩子的时候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工作、生活上一些不好的情绪带到家庭中。 解读: 给孩子树立榜样是为了激励孩子进步。 但如果一直强调别人家的孩子有多棒有多好,孩子会觉得自己被否定、被批评,继而容易产生愤怒、自卑的情绪,故意跟父母作对。 多鼓励孩子,多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不要一直和别人对比,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 “多一些建议,少一些命令。” 解读: 命令的语气会让孩子产生压迫感,也会让孩子失去主见。 多给孩子建议,孩子会学会自己思考,也有利于父母子女之间的沟通。 “请不要第101次告诉我,某件事该怎么做。” 解读: “啰嗦爸爸妈妈”总是最令孩子厌烦,无论孩子做什么,他们总喜欢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但孩子往往对这种说教很反感,他们会认为爸爸妈妈不理解他们,情绪还会更加糟糕。 这样的爸爸妈妈很容易会让孩子想要逃离、叛逆,严重影响亲子关系。 爸爸妈妈们,请相信孩子,给孩子独立尝试的机会。 解读: 这说明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孩子不仅会模仿父母所说的话,还会学习父母所表现出来的品质。 所以说,要教育好孩子,父母要先完善自己,改掉坏毛病,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请重视我的意见。” 解读: 孩子的话往往得不到父母的重视。 “小孩子懂什么,别胡说八道!”孩子会很沮丧,自信心受到打击,久而久之,就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意见了。 但实际上,我们应该多期待孩子发表意见,这样孩子才会思考,才会有想法,不会盲从他人的意见。 “因为我是雏菊,所以请别让我在夏天开花;因为我是白杨,所以请别指望从我身上摘下松籽。” 解读: 孩子没办法百分百按照你想要的样子长大,我们也没有办法把孩子打造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孩子从一生下来,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的权利,没有义务“在夏天开花”,也没有义务“摘下松籽”。 每个孩子都是一匹千里马,需要我们这个“伯乐”的赏识;每个孩子都是一座潜能无限的矿藏,需要家长找对开掘的入口。 变换一下思维,时常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的教育效果反而会事半功倍。 只要我们足够真心、细心、耐心,就一定可以在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十几年里,给他最好的教育和持续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