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工程,急不得,也慢不得。
大人总是会忘记自己来时的路,忘记自己小时候也是学东西慢,问题多,甚至是教了几次还是记不住。
可一到自己教孩子,却是没多少耐心:
“这很简单的嘛,怎么这么笨?”
“怎么一件小事也磨蹭这么久?”
甚至是包办:
“这么慢,你别弄了,我来吧!”
其实这些语言看似是在提高做事效率,实际却打击了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与勇气。
如果你的孩子在尝试新挑战时,你不妨说一句“这件事刚开始可能有点难,你可以慢慢来!”千万要抑制住自己的包办欲,让教育停留在指导和鼓励即可,点到为止。
人都是有自己独立想法的,孩子也一样,总是指派孩子去做事,久而久之孩子内心的自主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厌倦父母的指挥,启动反抗机制。
“你现在可以去学英语了”
倒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做选择,给孩子两个选项,让他自己来选择:
“你是想现在就去学英语,还是吃完饭后再学呢?”
因为一旦是自己做的选择,往往会更加努力去思考与执行。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参与并自主控制自己的生活,能从中体验到选择的乐趣,更接受独立。
你肯定常常被孩子问道
“妈妈,我的朋友染了发,我可以染发吗?”
“妈妈,电视上在播的口香糖我可以买来吃吗?”
当你的孩子丢给你一个拿不准的问题时,作为家长完全不需要大包大揽,可以大方告诉孩子,我们可以请求外界在这方面比较专业的人,看看他们是否支持。
这并不会降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反而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孩子提早认识到自己并非孤立无援,学会适当请求外界支持,也能更自信地、更理性地独立。
谁不是年少无知,谁又敢说自己从小便很理性看待一切事物,如果你都做不到,又怎能去要求你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呢?
况且,有天马行空的梦想和不切实际的希望,本身就是生活中一笔美好的色彩。学会正确引导,远比随意诋毁来得好。
如果孩子对你说:
“妈妈,我能不能不读书了,我想去外面打工?”
“妈妈,我想找份带孩子的工作,轻松又有钱!”
你别轻易就否定了他们的想法,因为孩子的想法不会因为你的否定而结束。倒不如陪着孩子去尝试、去体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心。也许孩子的想法只是三分钟热度呢?如果孩子一直坚持去做某件事,我们何不成全他们,这不也是独立吗?
带娃的烦恼很多,但其宗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在点滴生活中,训练孩子的独立。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心而无痕,往往才是有益于孩子成长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