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古镇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江南水乡静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孕育了这座千年古镇深处的百年名校——同里小学。正是在这里,“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之“悦本教育、悦彩文化和三标悦动课堂”开枝散叶,绽放出一朵朵绚丽的教育之花。 2012年的烟花三月,夕阳下的同里古镇,美得让人难以置信。当孟国泰先生走进这梦幻一般的千年古镇时,立刻就被它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包裹了。 退思园,江南水乡的代表性园林,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让人流连忘返。同里镇,地灵人杰,才子众多。著名人物有南宋诗人叶茵、明代画家王宠、清朝军机大臣桂芬、书画家陆廉夫,辛亥革命著名人物陈去病、著名教育家金松芩、文字家范烟桥、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王绍鏊、著名经济学家金国宝。 同里小学就坐落在这地灵人杰的宝地。学校建校已经118年。自宋代至清末年间,学校先后出状元1名,进士42名,文武举人93人。解放后,学校前后产生了4个中科院院士,近150名知名人士,近20人享受国务院津贴。 首任校长是金松岑,是柳亚子的老师,与章太炎同事,应蔡元培先生之邀,襄助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会务。青年时期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致力于教育、诗文创作和学术研究,被誉为“一代宗师”,与陈去病、柳亚子并称为清末民初江南三杰。金先生是吴江新式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办学讲究“德”“用”结合,施行“道德教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金松岑先生桃李满天下,柳亚子、潘光旦、费孝通、范烟桥、王绍鏊等都是他的学生。他的主要著作有《天放楼诗信》《天放楼文言》《孤恨集》《女界钟》等。被鲁迅先生列为清末四部谴责小说之一的《孽海花》1—6回也是金松岑先生所写。编译《三十三年落花梦》全译本,是最早向国人宣介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先行者”之一。 2012年4月10日,孟国泰先生与《教育科研论坛》主编李捷走进了同里小学,与张玉平校长一拍即合。孟先生大胆提出“千年古镇,百年名校,半年名师,三月名生”的全国品牌建设命题。 在第一次论证会上,学生代表潘乐应邀参会。会上,孟先生阐述了同里小学全国品牌建设的主题“悦本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并期待通过“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在江南水乡的探索与实践为中国教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论证会上,孟先生从人本、人性、人格三方面生动阐述了“教以人为本,人以悦为本”的 “悦本教育”理念。他提出:悦本教育要遵循儿童成长的教育规律,遵从儿童的天性,呵护童真、童趣、童智、童创、童悦;坚持“诚、勤、朴、爱”的立德之本;坚持“智、勇、创、悦”的和谐发展;构建以“三标课堂”为导向,自主合作、灵动愉悦的“悦本教育、悦彩文化、悦动课堂”,全方位建设同里小学全国品牌。 “悦本教育”实施不到一个月,阳光三班就涌现出了数个“小明星”:小班主任潘乐,那种童真、童智、童创、童乐的境界,看了就会让人嫉妒!章秋怡,做事、做人、做学问,都是天使般的举止。徐元昱,看那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俨然是一个了不得的小老师!…… 尤其是在“潜能生”冯洋身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仅写字变得整齐、作文变得流畅、朗读变得生动,更是变得充满了一颗感恩的心,变得有正义有正气了。班主任钱海燕老师喜出望外地说: 冯洋在班里特别调皮,说话有点大舌头,写字歪歪扭扭,课上不是转过去和别人讲话,就是忍不住‘抢答’,课后作业拖拖拉拉,基本没一次能按时完成,受一点小委屈就忍不住哭鼻子,就是这样一个男孩,却有着他特有的闪光之处。孟国泰先生的到来,给了他阳光,因此,他开始灿烂了…… 2012年4月29日,孟国泰先生把冯洋的故事上传至新浪网《儿童中心系列报道(四)——冯洋的故事》,当日点击率就超过3000人次,被新浪网推荐为优秀博文前5名。 冯洋出名啦!这在当时的同里小学,可是一则爆炸性新闻。因为冯洋只是一个“差生”而已呀!但孟国泰先生力挺“差生”,他认为:教育只有差异,没有差生。他说:谁说差生差,他比差生差。差生并不差,潜能待开发。差生像花蕾,绽放花自大。差生像金矿,开采富万家。 冯洋的出名,加快了同里小学全国品牌建设的步伐。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以“三标悦动课堂”为建设龙头的“悦本管理”、“悦彩文化”走向更多的班级。每个班的孩子们开始自主选定班名、绘制班徽、制定班规,自主编制导案、自主命题,自主批改作业、作文,自主管理蔚然成风,学校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正如“星星五班”班主任樊冬梅描述的那样:2012年6月14日,上课铃声一响,语文课代表就走上讲台,用清脆响亮的声音组织学生听写第五单元的词语。 听写完毕,甲、乙同学对批,孩子们个个神情专注,唯恐错批、漏批。瞧,朱菡菲批得多认真啊!她把乙同学默写错的词语一一圈出来,边圈边指导默错的字的正确写法。帮学生辨析“授”和“援”、“坚”和“艰”、“贺”和“货”、“意”和“义”等词语的用法,批改完毕还签上了自己的姓名,俨然是一位负责的小老师。 最后,组长汇报小组的默写情况。班级中的六个组长把自己小组在听写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典型的错别字作了统计,并且板书这些字的正确写法。加深了同学们的记忆。 互批互改三步曲,既减轻了教师批改的负担,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妙哉! 就这样,同里小学的课堂变了:一张张笑容洋溢的脸庞,一阵阵的欢笑,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自信与求知欲,每一个小老师都精神抖擞、神采飞扬。 与此同时,校园的墙面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悦本教育理念走廊、笑脸墙、学生言像走廊、班级宣言长廊,让这所百年名校青春焕发。 在建设好同里小学“悦彩文化”的同时,孟国泰先生情有独钟的仍然是课堂。他不仅蹲下身体融入学生小课堂,而且以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指导授课老师。零零碎碎的课间,放学后加班的办公室,他同老师们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分享实践经历,一句“把展示的机会多留给学生”常常在老师耳边响起。同里小学副校长徐泉红也不禁感叹道: 我真实地感受到大师之大,乃人格力量之大、学术之高。‘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快乐’不仅是他鞠躬尽瘁的理想生活状态,更是一种大师的人生境界。 阳光3班的三名任课老师——钱海燕、王寅萍、潘丽娟都是孟先生的徒弟,也是同里小学“悦本教育、悦彩文化、悦动课堂”的先行者。在全国第九届中小学新课改研讨会上,首次参加的他们带着阳光三班的实践,以“三标悦动课堂”的形式参加了课堂教学比赛,均获得全国课堂大赛一等奖,受到了与会专家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三位老师一下子就成为了名师!后来,他们又多次应邀到云南、山东等地讲学交流。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善俊也大为赞叹钱海燕老师的三标悦动课堂:钱海燕的课很好地体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思路。本课分为‘读’和‘说’两大块内容,版块非常清晰,真正实现了学生高兴地学,老师轻松地教。整堂课做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结合’。这是‘民主、和谐、合作的课堂’。学生朗读,学生点评;学生讨论,学生展示,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和表达能力。整堂课‘实而不死,活而不乱’。本节课紧紧围绕‘三标’完成整个学习过程,气氛非常活跃,但是也非常实在,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董蓓菲,对同里小学开展的“三标悦动课堂”给予了充分肯定,夸赞阳光三班的孩子合作学习的氛围很好,组员之间的配合默契,学得轻松快乐、有效,并相信,在这种的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一定会在各方面能力及长远的学习收获上胜于传统的课堂培养出的孩子! 苏州市吴江区教研室主任姚伟斌指出:同里小学的“三标悦动课堂”是一次发生在课堂中的真实革命,十分具有可操作性,目标务实,达成度高,风格朴素,简约有效。 同里小学有老师发现:吴江区教育局沈局长对这样的真正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合作式课堂给予了充分认可,并决定组织全区中小幼的教研员来校参观!全区的教研员,中小幼的不同学科,齐聚一所小学听课指导,这似乎在吴江的教育史上还不曾出现过吧! 2019年第4期《教育界:教师培训》发表了钱海燕的文章,开头一段是这样说的:我来教生字”“我来选作业”“我来出题目”“我的复习我做主”……让学生参与语文学习过程,自主学语文,才能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获得语文学习的能力。方法的习得远比知识的获取重要得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人师者都熟知这句话,而真正在课堂上实施的却甚少。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将自主进行到底,让学习在学生身上真实发生。 师傅,我一直谨记您说的“将自主进行到底”,并付诸实践,这次我的论文获江苏省一等奖了! 感谢师傅,坚持生本理念!充分相信学生,将自主进行到底! 同里小学张玉平校长对孟先生怀有深深发自心灵的敬意:老孟是一个智者,他把自己交给了世上最纯洁高尚的事业;老孟是一个行者,他用自己的行动和实践来诠释自己对教育、孩子的挚爱;老孟是一座桥梁,他把高深理论和课堂实践有效沟通,引领老师幸福成长;老孟是一颗种子,他把自己的思想一路播撒,相信其中一定会有参天大树……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同里小学成为了一道靓丽的教育风景,不仅是因为它有着历史底蕴,有着人文印记,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有着自己全新的教育理念:悦本教育。在这里,孩子们培养独立的人格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里,孩子们快乐学习,忘我学习;在这里,孩子们拥有最适宜的环境来成长,在这块“悦”文化的沃土上灿烂绽放。 相信在“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悦本教育、悦彩文化、悦动课堂”一定会创造同里小学这所百年名校的更大辉煌,走向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