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考资讯

北大才女蒙曼在等“惜花人”

时间:2020-02-24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愿惜花人常在,诗千首,酒千觞。——蒙曼

北大才女蒙曼在等“惜花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自古以来,人们都把教书育人看作是神圣的职业,伟大和无私也逐渐成为人民教师身上甩不掉的标签,但是人们忽略了的是,在老师的这份牺牲背后,还藏着满满的喜悦和幸福,有多少人怀揣着未来走上讲台的梦想,就是为了获得那一份满满的成就感。

一,园丁梦想

中央民族大学的教授蒙曼就是一位在教育行业找到自我的人;蒙曼出生在河北的一个“书香门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的父母都是老师,由于父母的言传身教,让蒙曼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崇高的敬畏感和浓厚的兴趣,因此蒙曼从小便怀揣了一个渺小而伟大的梦想--当老师。

北大才女蒙曼在等“惜花人”

虽然从小就有教师梦想,但是蒙曼并没有按部就班的按照“教师计划”走,她的父母也不希望她早早的把自己固定在教师这个架子上,还是希望她能够顺其自然地发展。到了中学时期,蒙曼接触到了历史,逐渐地,她沉醉在历史文化里面了,她觉得在历史文化里能够找到快乐,也能够找到把心填满的东西,于是她下定决心,将来要学习历史专业。

1992年,蒙曼收到了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正式成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的一名学生。在中央民族大学求学的那四年里,蒙曼享受到了最充实的生活;她喜欢带着书本去请教老师、喜欢拿着纸笔去山水里写诗作画、也喜欢在凉亭里读一读苏东坡的诗歌…

北大才女蒙曼在等“惜花人”

四年后,蒙曼凭借优异的成绩成为中央民族大学的历史系研究生。因为她喜欢历史,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她选择继续深造。1999年,蒙曼再次凭借出色的成绩成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的博士生。在读博的三年时间里,蒙曼决定毕业后完成自己的教师梦想;2001年毕业后,蒙曼便立刻参加了中央民族大学的教师考试,并顺利成为中央民族大学的一名历史讲师。

二、不一样的历史讲堂

2006年9月,蒙曼从中央民族大学的历史系讲师升为副教授;第二年,因为朋友的推荐,蒙曼走上了《百家讲坛》。

北大才女蒙曼在等“惜花人”

蒙曼第一次上百家讲坛就讲了长达32集的《武则天》。蒙曼在上学期间就非常喜欢武则天,对武则天这个人物性格她早已经烂熟于心。但是蒙曼并没有按照时间表讲述武则天那些琐碎的或者辉煌的故事,而是把自己当成那个时代的旁观者,以一个第三人称视角讲述了武则天从武才人到女皇帝的故事,让观众们听完以后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三十二集的《武则天》讲完以后,蒙曼在网络上收到了广泛的好评,很多人都沉醉于蒙曼对武则天的剖析中。2008年,《百家讲坛》响应了广大观众朋友的要求和愿望,再次邀请蒙曼来接着讲她还没讲完的故事。于是蒙曼带着武则天晚年统治时期的故事来了,这次的故事则是叫做《太平公主》。18集的《太平公主》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广大观众朋友的需求,更是为了让蒙曼讲完这个她最爱的历史人物的一生。

北大才女蒙曼在等“惜花人”

2009年,刚离开《百家讲坛》不到半年的蒙曼,再次带着新故事《长恨歌》归来了。已经在《百家讲坛》讲了50集的蒙曼,这次也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带着长达41集的故事归来了。《长恨歌》系列第一集刚上线就称霸收视榜,这也给了蒙曼很大的信心。

这次归来,蒙曼决定换一种“讲”法,她不再像之前那么具体化了,而是换了一种更抽象的讲法,希望观众们能感受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和恨。蒙曼在讲述的过程中,不仅削弱了爱情的力量,还加强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情感。让观众们的心情在跟随故事的起伏而起伏之余,也不得不感叹,蒙曼那叹为观止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表达能力。

三、《中国诗词大会》的“当红评委”

2016年,中央卫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一档原创文化类节目,名叫《中国诗词大会》,久别电视节目的蒙曼出现在了评委席上,而评委席的凳子,蒙曼也是从第一季开始就坐到了现在。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越来越高,蒙曼也成了网络上“当红不让”的评委老师。蒙曼在节目上的表现可以说次次惊艳,在她的点评里,随处可见“文人墨客”的气质,仿佛她的身上时时刻刻都在散发着一股笔墨的清香一般。蒙曼对选手们的点评字字珠玑,对诗歌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改写,而这些也正是节目中的精彩看点。

北大才女蒙曼在等“惜花人”

在《中国诗词大会》的一期节目中,蒙曼喜爱的一名选手落败了,于是她给这位选手改写了一句诗,那句诗是“但愿惜花人常在,诗千首,酒千觞。

这句诗歌来源于宋代诗人秦观的《江城子》,秦观的原句是“惆怅惜花人不在,歌一阙,泪千行。”秦观的这句诗是在表达“美丽的花朵虽在,但是惜花的人却已经不在了”的伤感。

而蒙曼把诗里的惆怅变成希望,把“惜花人不在”的伤感改为“惜花人常在”的祝愿,把秦观的歌变为诗词大会的千百首诗,把一千行泪水变成一千杯“愿君安好”的酒。蒙曼的改写不仅仅保留了诗歌的平仄韵律,还靠着九个字的改写把原句的伤感化作了祝福,实在是妙不可言。

如今,《中国诗词大会》已经走到了第五季,蒙曼也依然坐在评委席上,但是回到家里,却只有蒙曼一个人。很多人不能理解四十五岁的蒙曼还在等待什么,蒙曼也不明白这些红尘俗世的人到底在追赶些什么。

北大才女蒙曼在等“惜花人”

从《百家讲坛》到《中国诗词大会》,还有蒙曼在中央民族大学的工作,蒙曼的生活似乎早已和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她在历史文化中找到了热爱,也在传播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找到了意义,或许对她来说,这些已经足以填满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了,或许她并不着急要找到那个风雨同舟的人。

但是相信在蒙曼的心底始终留着一块柔软的位置,是留给那位“惜花人”的吧。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