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考资讯

央视春晚《如此家长》:家长与孩子,谁更难?

时间:2021-02-20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2021央视牛年春晚,又一档家庭教育节目《如此家长》以相声的形式闪亮登场。


《如此家长》再次聚焦中小学生减负问题,由相声演员金霏、陈曦合作完成。他们的表演将现在家长和孩子状况描述得淋漓尽致,让无数家长感叹:说得太对了。


《如此家长》把重负之下孩子与家长的苦与难活脱脱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再次用感同身受的呐喊向教育部、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提出质疑:减负,减负,为什么越减学生的课业负担反而越多,家长的心理焦虑反而越重呢?





首先,孩子很难


平日里不必再说,就只拿周末和假期而言,孩子们的时间都被各种辅导班、补习班、兴趣班填充得满满的,有的甚至精确到了分分秒秒。和《如此家长》里描述的一样,从周末早上起床开始,孩子就像“木头人”一般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安排”着,洗刷、吃饭、穿衣、上课,不亚于“军事训练”。


就拿穿衣来说,不管是拉丁服、游泳衣、跆拳道袍等等,都得一股脑的给孩子按照上课的顺序一一穿上。穿了这么多衣服的孩子,只能被父亲或抱或扛的带出家门,因为孩子难以自己行走。就连吃饭这个最基本的生理保障,时间都是被“挤”出来的。而如此的“被安排”,习惯了的孩子未来会不会也成为“随大流”的“被指使”“被安排”者呢?难说!


孩子每天“被安排”了种类繁多的课外班,能承受得了吗?太多的家长把孩子当成“神童”了,但事实是,大部分孩子都是“常人”,通过安排各种课外班,加班加点,也很难“脱胎”成“超人”。因为,他们的父母就是“常人”,既没有把令孩子成为“超人”的先天基因遗传给孩子,也没有提供适合自己孩子最优化的后天教育环境。如果只是靠“跟风”的方式做到“人有我有”,那必然会陷入“乌合之众”的陷阱中。最终,累坏了的孩子在父母的强权之下只能疲于应付,甚至是主观懈怠,自然学习效果也会很低直至归零,投入和产出形成巨大反差。





其次,家长也很难



做家长,要承担多重身份。不仅有自己的工作,还要照顾家庭、陪伴孩子学习,哪一件事都不是小事。其中,最让家长头疼的,当属陪伴孩子学习了,尤其是辅导孩子作业。因为,大部分家长辅导孩子作业的常态是“鸡飞狗跳”。《如此家长》已经展示得淋漓尽致,想做到心平气和真比登天还难。


家长的难,还凸显在精神压力上。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说的是将两个共谋犯罪的人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凿,二者都判刑八年。


于是,每个囚徒都面临两种选择:揭发对方或保持沉默。


面对选择,他们会这样想:


若对方沉默时,揭发对方会让我获释,所以会选择揭发对方。


若对方揭发我,我也要揭发对方才能得到较低的刑期,所以也是会选择揭发对方。


两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两人理性思考后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揭发对方。


结果是,两人都被判刑八年。




用“囚徒困境”来解释中小学生减负问题,就会发现现象背后的根源所在。


一是所有中小学生一起减负,课业负担就会降下来,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几乎是零。


二是别人保持不变或增加负担,你减少负担,孩子就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你敢吗?


三是你和别人都保持不变或都增加负担,给孩子减负就只能是一句冠冕堂皇的空话而已。


(以上情况分析基于家长的一个共识:增加负担就会提升孩子学业成绩或竞争力。笔者不认为这个共识是正确的。)


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没有减负,甚至还在给孩子“加码”时,你会选择给孩子减负吗?你能泰然处之吗?


一般家长不会选择减负。相反,会想尽办法给孩子增加更多的课业负担。


这就是为什么国家三令五申提倡给孩子减负却始终没有减下来的原因所在。


减负,依然是一个沉重且较为长久的话题。


家长朋友们,您读懂了在“减负”面前,家长与孩子谁更难了吗?( 金言金语说家教)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