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考资讯

专题讲座之后的反思

时间:2020-05-28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周一,在基层学校做了一个通识类的专题讲座,题目的名称叫《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树立质量立校意识》,总共用了60多分钟。宣讲的过程,有点小激动,或许是半年多没有讲的缘故。个人觉得这个讲座稿的内容较为饱满,还考虑到有数学、英语学科教师听,故而还列举了一些有趣的数学常识,增加了讲座的受益性。

[转载]专题讲座之后的反思

l没有一件事情容易成功。想起十一点多还在删减内容,穿插相关的表格、图表。用框架的模式呈现讲授内容的逻辑性。尤其在形式要丰富方面。我补充的资源要多些。教学内容要转化为学习内容,实现崔允漷教授的三化三有,需要借助大量的事例给教师们诠释,做到深入浅出。刘月霞教授提到了深度学习的问题。有一个观点给我的启发深刻。她说到有的课堂,教师只是把知识做了一个平移搬运的过程,并没有进行深度加工。知识在学生的头脑里留存,并没有深入消化,转化为对这个知识的多角度理解,运用起来自然变得吃力。

[转载]专题讲座之后的反思

1月份,在汉中中学参加了教育部领航名师王建华老师的工作室授牌研讨交流活动,听到了她导师现场所讲,数学知识需要深度加工、重组。知识的加工和重组,是从学情的角度出发,以顺应学生的学习。教材只是一个范例,当进入到课堂后,授课者需要考虑的班级差异性和学生需求性。数学知识的情境图是最需要变形和改造的。要换做学生熟悉的、可知的背景,让新授知识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产生一种熟悉的情感。

[转载]专题讲座之后的反思

l提升自我是永远没有尽头。其一,这次讲座与前几次相比,制作要精美。主要有台阶图、列表还有大量的图示展现。讲稿的内容,单从形式看,就有了直观性和生动性。我比较喜欢阅读金字塔、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区别等几个图。从理念层面促进了教师的更新,也较好地传递了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其二,讲座稿从实用性角度出发,提炼的观点全部针对日常课堂教学,尤其是短板和薄弱环节。比如教学的评价问题。评价方式单一化、浅表化、结果化,导致了学生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比如学习动机缺乏。学生的持续学习无法保持。比如,教学环节不紧凑,过大、过多、过繁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转载]专题讲座之后的反思

l凡事需要加强反思和调控。尽管这次的讲座针对性有了提升。我依然觉得后续还有改进的空间。比如,互动性明显不足。我站在前面讲,老师们在下面听,至于笔记做得到底如何,并没有现场去反馈和了解。个别内容的处理稍微还是有些急促,并没有充分地展开。理论性强,铺垫性有待强化。关于大单元备课的问题,如果能够搜集相关的实例,再展现出来,就有助于参会教师们的理解。再找几份教案,把制订目标、活动研究一下,进行诊断,也会更好。从学科内容的角度看,没有半点内容涉及到英语类。可以与语文学科稍微结合,都属于工具性学科,有相类似的部分。

[转载]专题讲座之后的反思


     52张演示文稿,每一张都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动脑筋,搜集资源,找突破,力求达到最佳的效果。可惜,本次活动中,关于我的图片并不多。以后在举行讲座或者点评时,要安排教师留意一下,多取几张照片。也没有制作工作坊的红色横幅,也是一个小缺失。尽管我不在乎这些形式,可毕竟还要到省上汇报。

[转载]专题讲座之后的反思
作者:空空布衣-周雅梅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