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去常去的一家店铺吃早点,发现店家六七岁的儿子坐在那里,心不在焉地用勺子搅拌着碗里的豆浆,不时回头看看炸油条的母亲。 “先好好吃饭,等到六一儿童节那天我们就去公园划船。”老板娘说完,用慈爱的目光回应孩子。孩子立刻眉开眼笑地端起碗,大口喝起了豆浆。 只见一旁的丈夫不乐意了,他提醒妻子:“前几天劳动节刚休息过,3天都没有营业呢。” 妻子停下手里的活,倒了杯水递给丈夫,安慰他说:“5月咱们的营业额还是不错的。再说了,钱哪有赚够的时候啊?咱们赚钱不就是为了让一家人过得开心嘛。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再不陪他过几次儿童节,以后恐怕就没机会了。” 丈夫听完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答应“六一”停业一天,和家人一起去划船。 瞬间觉得这个小男孩好幸福,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陪伴孩子的意义。 曾看过这样一段文字:“孩子0—3岁,4—18岁这两个三年,一定要好好地陪伴孩子,等到他18岁以后,也许你就再也不用烦了。” 02 网易云音乐上,一个网友在钢琴曲《菊次郎的夏天》下留言,获得了近三万的高赞。 他回忆起自己上小学时的一年夏天,爸爸骑着他的二八式自行车,带他去乡间。他们没有目标,只是随便逛。 “这片地里是水稻,那边是西瓜。” “牛为啥能在水里游泳?” “这是什么草?那是什么树?” 途中,他问什么父亲答什么,父亲讲什么他听什么。 父亲指给他看树上的知了,地上的苍耳,还带他去乡里人家借水喝…… 他说,回忆起那天,很累却很奇妙。原本他与父亲的交流并不多,但那天永远深深烙印在他的心里。 建议百忙之中的父母,都尽量抽空带孩子进行一次远行,让这份独特的陪伴留在孩子的心底。待我们白发苍苍,孩子也已成年之时,那些曾一起度过的时光,将会格外值得我们怀念。 上小学时,班里有位同学,他的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只有逢年过节才回来一趟。有次我们聊天,他叹着气说,真羡慕班上的同学们。我们对此很不理解,因为很多同学都很羡慕他,每天都有零花钱可以随意支配。 他红着眼圈说,班里的同学们每天回家都能见到爸爸妈妈,可他回到家,连最基本的听写作业都很头疼,因为家里只有年迈且不识字的奶奶陪着他。 后来他勉强混了个初中毕业,就及早进入了社会,开始饱尝人间冷暖。对父母,至今仍没有太多感情。 不少父母都感慨着,以前和孩子有说不完的话,现在没说上几句,不是孩子嫌家长唠叨,就是家长开始控制不住地训斥孩子。 父母们觉得,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他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乖巧可爱讨人喜欢。 孩子们也觉得,父母现在对他们的关心只剩下每天的作业和每次的考试成绩。父母们很少能像小时候那样耐心地陪伴他们了。 陪伴在亲子关系中有多重要?看看黄圣依和她儿子就知道了。 在《妈妈是超人》节目中,黄圣依与儿子安迪刚开始时的相处模式,让观众们觉得简直不可思议。 作为母亲,她不知道儿子喜欢什么,爱吃什么。后来从节目中得知,孩子从出生后就和奶奶一起生活,基本由奶奶带大。因此造就了他们“不同寻常”的母子关系。 后来几天里,黄圣依通过形影不离地陪伴孩子,他们的相处开始变得亲近自然。儿子对她产生了依赖,开始主动靠近妈妈,和她一起拍照,听她讲故事。 作家龙应台说,孩子是老天爷给我们的礼物,当你不珍惜的时候,老天爷就会把这份甜蜜的礼物收回了。父母和食物一样,都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10年。 03 生活中,有不少父母认为,自己努力赚钱就是爱孩子的表现,他们认为孩子一定能感受到来自他们的爱。但令人遗憾的是,孩子们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往往对钱并没有什么概念。 孩子衡量父母是否爱自己的标准,就是父母是否会抽出时间陪伴自己。他们认为,能陪伴自己的父母才是好父母,自己才是幸福的孩子。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呢? 可以利用周末,带孩子去户外活动,或者一起进行体育锻炼。 晚饭后适当散步,和孩子聊聊天,了解孩子的最新喜好,知道孩子在学校的好朋友是谁,孩子最近喜欢的偶像又是谁。 在家的时候,尽量放下手机,可以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或者做一些有趣的智力游戏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陪伴。 总之,我们陪孩子要抓住任何可以利用的碎片时间。从细节上着手,让孩子意识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永远都在。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句话:童年总是很短暂,陪伴孩子成长,其实就是重回我们生命最初的快乐时光。 作为孩子,他们成长道路上需要的东西并不多,父母的一个拥抱、一句称赞,甚至一个眼神,孩子都会觉得心满意足。 我们养育小孩的目的是在陪伴他成长的过程中,一起寻找使他幸福快乐的途径。爱孩子,请从现在开始,尽可能多地陪伴他们吧。作者:豆芽芊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