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文体要求的误区
来源:作文周刊
“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主要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小说等,其具体划分主要是由运用的表达方式来决定的。高考作文提出“符合文体要求”,有两层含义:一是符合作文题本身的文体要求,二是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的要求。新材料作文一般允许“自选”文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写作时不需要注意文体的规范,而是给考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便于考生在自己擅长的文体中发挥。然而,一且选定某种文体,作文就得合乎这种文体的要求,不能任意而为,不伦不类。
一、走出议论文误区的三个关键点:立论角度、语言表达、论据材料
1.立论角度要以小见大,新颖深刻
论点是议论文的三要素之首,是一篇作文的中心、灵魂和统率。由此可见,写好一篇议论文的关键,在于选择一个恰当的立论角度。然而,不少阅卷者在阅卷过程中发现,考生的立论容易陷入三个误区:一是观点人人皆知,落入俗套,没有立论的价值;二是观点新颖,但是脱离生活实际,无法展开议论;三是观点过于晦涩阴暗,价值取向过于偏激。所以,考生一定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用科学的方法锤炼自己在生活中感悟到的点点滴滴,平中能见奇,常中可出新。
2.语言表达要气势充沛,灵动自然
议论文绝对不是生产线上的“加工品”,议论文同样能彰显个性,灵动自然。为此,华中师范大学刘九洲教授举了一个例子来倡导考生在议论文中要多用描述性的笔法。他说,同是太阳升起,毫无生气的陈述是“太阳升起来了”,生冷的判断是“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来的”,而饱含情感的描述是“太阳冉冉地从东方升起”。可见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效果是不同的,一篇优秀的作文在语言表达上肯定具有独到之处。
3.论据材料要新颖典型,充分燃烧
一篇议论文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据的选择和分析。很多阅卷者发现,不少考生在引用材料时,都能驰骋上下几千年,联系中外历史,但唯独缺乏对材料的必要的分析和解读,导致选择的材料缺乏“个性”和“深度”。这样看来,一篇成功的议论文绝对不是素材的“大杂烩”,而是要精心选择、灵活运用,让论据材料充分“燃烧”。
二、走出记叙文误区的三个关键点:细节、波澜、主题
1.选择一个独特的细节
在通过联想挖掘材料时,不要忽视细节。细节描写是作文的灵魂,是作文最动情、最能感染读者的地方,是决定一篇作文内容是否充实的关键点。写作中,细节描写往往渗透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和景物、环境描写之中,考生可以让主旨情感在细节的具体描写中流淌。
2.制造一个难忘的波澜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看山如此,写文亦然。一篇考场记叙文倘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则索然无味;倘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地吸引读者。考生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误会法、巧合法、悬念法等方法设置悬念,使作文有起伏。
3.升华一个丰富的主题
记叙文在写作过程中,不要停留在敘述的层面,还要在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议论和抒情,这样既能够揭示事件的本质,又能够引起读者共鸣。
比如优秀作文《踮起脚尖》文末有这样一段文字:
秋风吹过的夜,黑暗并没减淡,那几粒星仍在夜空中闪着。但我已不再觉得冰冷了,天冷了,把爱装进心里,可以感到丝丝温暖。那踮起的脚尖成了父亲对我爱的另一种表达——父亲矮了,常常踮起脚尖给我爱。
作文的结尾处,考生直抒胸臆,抒发了对父爱的赞美之情,让读者深受感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唐太宗曾以为:“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此为自律;孟子曰:“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信”为他律。
“自律”和“他律”,哪个更重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富有思辨性的话题作文。考生在审题构思时应先理解概念“自律”和“他律”的内涵,然后作权衡比较,完成驱动任务。“自律”是属于道德修养层面的内容,忽视思想品德的教育是不对的,但社会的发展又决不能仅仅依靠“自律”而正常发展。考生作文时,着眼点不能仅仅是“自律”。人类的历史证明,人类发展仅仅依靠人的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纪律和法律来约束、规范人的行为。
纪律和法律是以古代哲学家的“人性恶”理论为基础的。纪律和法律就是“他律”,或者说构成了“他律”的主要部分。“他律”属于法制范畴的内容。建设健全稳定的法制社会,缺少了“他律”是绝对不行的。缺少了“他律”,“自律”也决不会得到可靠的保障,忽视或者排斥“他律”,就易形成“人治”。“人治”则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无序和混乱。
具体的立意角度有:1.人生之路,唯有坚持自律,才能不被外物所惑;2.缺少了“他律”,“自律”也决不会得到可靠的保障,社会容易走向混乱;3.人人当自律,他律亦不可少。
【佳作导引】
自律者,岂须“他律”
孙博文
人之为人,在于律;国之为国,在于律;而动物茹毛饮血,就在于无律。“律”字将文明与原始劈开,一方辉煌,一方没落。那么,“自律”与“他律”,孰轻孰重?
自律也!
人人皆知《大道之行也》中所述的“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大同景象,若无人能做到,这便还是梦想中的大同。倘若人人皆自律,那么天下便是为公创,社会便是大同体。路不拾遗不再是需要上热搜进行褒奖的事情,互帮互助真正成为了如吃饭睡觉一般的平常之事,如此社会,又岂须警察之惩?又哪来那么多纷争?
自律者,自律其性也,何须“他律”?
自律者,岂须“他律”?一提到吴京,有人看到的是他位居中国电影史票房榜首的地位,有人看到的是他拳拳到肉的硬汉表现。可是,又有谁看到了他在诱惑面前自律的一面?数十年光阴,吴京从一个龙套演员,一路摸爬滚打,成为现在的票房标杆人物。面对身上的处处伤痕,他自律其心,咬牙踏上梦想之路;面对娱乐圈的诱惑,他自律其行,最终成为电影界的奇迹。自律的起点是内心的痛苦,但是自律的终点却是内心的坦荡。自律,方成伟大。
自律者,自律其行也,何须“他律”?
人一旦主宰了自己的心性、行为,便可事事通达。前段时间,网上曝光了一份清华学生的计划表。这份计划表字迹工整,思路清晰,每天的每个时间段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既规划了学习时间,也规划了锻炼、对自我品行的复盘时间。这让人不由感叹,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他律”在此时虽不是毫无存在之必要,但从长远来看,它的作用只能成一时,不可成一世,唯有自律,方能长远。
故,自律重也!
而要做到自律,我们该怎么办呢?不断充实自我,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要学会理解更多的道德法规,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不断追求美好,克制自己,约束自身行为。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增强精神力量,在不断学习中塑造优秀的思想品质,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而做到自律。而通过自律,我们终会走向明媚的、充满正气的征途。
电影《燃情岁月》中曾说过:“有些人内心中总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并总能掌控自己的行为,这些人,要么成了疯子,要么成了传奇!”
可见,自律之重要!可见,自律者,岂须“他律”?
【点评】
这篇作文紧扣材料,中心明确,文体意识鲜明。作文开篇运用设问的方式,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横向展开,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自律的重要性。在论证中,考生选用了吴京、清华学生的典型材料论证论点,论证充分。结尾处,考生又从“怎么办”的角度提出措施,让论证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