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究竟该如何分工?你必须了解 家长和学校之间,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是有明确分工的。很多家校矛盾来自于分工没有明确,老师的工作分摊给了家长,家长的责任分派给老师一起承担,于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只要家校互相甩锅,那绝对会产生矛盾。家校在教育上有分歧是正常的,但是有矛盾不解决,受害的只有我们的学生了。我们老师会说,学生之间的差距,来自家长付出的核心竞争。家长会说,孩子的成绩反映老师的教学能力。 以语文学习为例,家长和老师在辅导孩子学习、语文教育过程中是怎么分工的呢?老师布置了作业,家长到底有没有责任帮助孩子写好语文作业?在小学阶段,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家长?关心孩子,配合老师,这是因为没有家长的付出,老师的教育就是无用功。小学语文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复习、积累的过程。白天在学校里学习由老师负责,晚上回家学习,由家长督促,就像是一个语文学习闭环,少了谁,孩子的语文成绩都难提高。那么具体家长和老师该如何分工呢? 1、语文学习习惯的监督,分数是分工的结果 在小学阶段,学习习惯很重要,同样学习态度和学习意识也非常重要。老师在教学中,是需要纠正学生们的态度,认清学习的本质,作为小学生,稍微有一点难。但是通过老师的带领,同学们也可以做到积极听课和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同一个班,为什么有的同学语文能考90分,有的同学就考70分呢?你可能会说,还不是孩子没有学习天赋,这是对家长教育工作在找借口。 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家长的作用是非常重的。语文的成绩分数其实更多是家校分工的结果,老师讲,家长辅,缺一不可。孩子学习好,家长觉得是老师教得好。平时对孩子的学习不关心,孩子一旦考差了,家长就训斥孩子。这并不是严格要求孩子,而是家长在甩锅。家长应该想一想:如果我没做到每天听写、关心孩子语文学习、和孩子一起阅读,我有什么理由要求孩子回报成绩呢? 2、阅读是桥梁,眼界是分工的目标 小学阶段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家长通常会怎么做?在花钱买书上不眨眼,不管老师说不说,家长都能主动给孩子买书。买了书摆放在暑假上,稍微负责的家长会要求孩子每天要看书。至于怎么看,都看了什么,家长认为这就和我没关系了,我能做的已经做了,剩下的就是老师的事。事实上,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桥梁,链接家校共育,眼界则是分工的目标。 我们家长把阅读当成是语文学习的救命稻草,认为孩子看书了,爱看书了,语文成绩就一定能提高。事实上,老师带领学生阅读,主要是指导阅读的方法,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在学校里,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很多,时间很紧。阅读行为更多是在家中进行,休息的时候,写完作业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上场了,督促孩子阅读,引导孩子意识到阅读,提高阅读的兴趣,为孩子打造阅读的环境。一个小学生,他从阅读中获取到的养分,就是日后他的眼界。所以眼界就是咱们老师和家长的分工目标。阅读提高的是语文综合文学素养,还有对学习的认知。 3、语言表达是基础,沟通是分工的前提 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基础。也就是如何说话,家庭教育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个班上,老师可以很快摸清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的差距,在语文学习中举足轻重。这也是为什么逻辑清晰、敢于表达的小学生,语文成绩较好,而不敢回答问题、表达上有问题的小学生,语文成绩较差。沟通是家校共育的前提,我们老师可以通过家长的沟通能力,判断出孩子是在怎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家长也可以通过沟通,感受到老师的教学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些家校矛盾是不必要的,主要看老师如何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