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父母的,自然会对孩子抱有高期待,希望他们有更好的人生未来。但在亲子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是力不从心:为什么我的孩子没有别的孩子优秀?为什么我的小孩不够聪明?为什么他们总是这么不听话?一系列的困扰,会让家长恨铁不成钢,最后甚至会放弃孩子。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自身的问题,而是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方式需要改进。 朋友前段时间发现自己房间里的几支口红莫名其妙不见了,怎么找也找不着。后来有一回,她在帮女儿丹丹整理书包的时候发现,原来是丹丹拿走了自己的口红。朋友当下便觉得生气,于是等丹丹放学回家后就训斥了她一顿,丹丹觉得很受伤,就生气离家出走,大晚上朋友担心得四处找人。后来朋友就跟我抱怨,怎么现在的小孩都这么叛逆,年纪这么小不好好学习顾着爱美,做错事说两句就闹脾气,真的越来越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了。 其实,朋友和女儿丹丹的这件事,很明显的是家长和孩子沟通方式出现了问题。倘若当时朋友发现丹丹拿了自己的口红后,能够心平气和地和丹丹沟通,而不是直接责骂她,比如问她:“丹丹,妈妈发现之前丢的口红在你的书包里,你能告诉妈妈,为什么要涂口红吗?“12岁的小姑娘爱美是很正常的,平时涂来玩一玩也是没事的,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拿过大姨的口红。不过你应该要提前跟妈妈说一声才对。”如果朋友是换成这样的方式进行沟通,那丹丹或许就不会在晚上离家出走了。 所以,说到亲子沟通和家庭教育,个人觉得犹太人的“海沃塔”式沟通法很值得借鉴。 犹太人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往往不是训斥责骂,他们会在提高孩子的思辨能力上做文章下功夫。通过不断地诱导暗示,开拓孩子的思路,和对方实现一次有效的沟通。反观我们的家长,更多的是提出一些没有营养的问题,吸引不了孩子的兴趣,更别提做到真正的沟通教育。 “海沃塔”式沟通法的三要素 1.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与其说是亲子交流,更多的却是家长在单方面地向孩子输送自己的想法,并要求孩子一定要去接受。交流的过程,应该是彼此相互走近和了解的过程。家长必须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地位,给孩子足够的自我表达的空间,倾听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只有做到真正的了解,家长才能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孩子找到问题的所在及其答案。 因此,家长在对孩子发问时,一定要经过大脑的思考,可以尝试用“开放式提问”来代替“结论式提问”。一方面,如果家长总用结论来进行发问,片面地否定孩子的所言所行,孩子就不会有勇气和信息敞开心扉表达自我;另一方面,开放式的提问方法,可以提高孩子的接纳程度,更容易发散思维,使得沟通的效果增强。 2. 亲子间的沟通,不要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发问和回答。家长在沟通的过程中,要学会不断深入问题直达本质,使你的提问能够有一个精神或者主题的升华。就事论事或许能够缓解燃眉之急,但这样的谈话并不能刻骨铭心,对孩子的人生轨迹并不会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 只有当家长在沟通的时候一再聚焦,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探讨,去主导整个聊天的方向,孩子才能真正明白整场沟通的主线,而不至于思维跟着毫无逻辑的提问跑偏。 3. “海沃塔”式沟通法并不是让家长一味遵从孩子意愿,而是要求家长合理地对孩子的思路提出反驳,纠正他们想法里面某些不合理的因子。毕竟无论从人生阅历还是社会经验,家长都是要高于孩子的。因此,在双方进行沟通对话的时候,家长要仔细留意孩子的言辞,发现被遗漏的点,提出挑战和疑问。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引导孩子真正分辨是非对错,重塑价值观,这样的沟通才能对孩子起到真正的帮助。当然,孩子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是提出挑战的一个标准。 除了“海沃塔”式沟通法,亲子沟通需注意: 1. 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孩子们培养了广泛的阅读兴趣后,他们会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对世界有着重新的认知和定义,他们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也会得到更大的提升。这样的孩子,你想他不聪明都难。 2. 美国一项关于1000青少年的研究表明,当家长或者老师给予孩子更高的期望值时,会不自觉为他们营造一种支持性环境,提供孩子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这些良性支持会给孩子带来前进的动力和无比的决心。相反,那些常常被家长忽视的孩子,有更大的几率产生不良行为,亲子关系也会更糟糕。 3. 犹太人注重孩子对知识的学习,也更在意孩子是否有所思考。如果他们未来想拥有更大的成就,就要在持续地学习中思考和探索新的道路,对知识进行创新。与此同时,犹太家庭很注重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孩子从小开始就把他们和父母放在平等的地位,鼓励孩子要想过更舒适的生活,就需要努力奋斗来争取。 我想,家长们如果能通过借鉴犹太人“海沃塔”式沟通法,不断改进和儿女的沟通方式,那么这不仅会对他们的未来人生产生积极的效应,对促进亲子关系和家庭和谐也是有所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