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渊源流长,几千年来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的文化瑰宝,唐诗、宋词、元曲…… 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远古吟唱,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气派,再到“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的惆怅…… 无不让人感叹古诗词的美。 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诗词大会》的播放,从中我们看到了主持人董卿在现场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名著典故脱口而出; 看到了只有5岁半的王恒屹能和蒙曼老师对对答“水光涟漪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看到了“外卖小哥”雷海为打败了北大才子彭敏,荣膺《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冠军。 因此也掀起了一场“古诗热”。 尤其是王恒屹刚不到6岁,却能识字3000,背诵580多首诗,挑战“姓氏飞花令”的时候,更是很能出口成诗。 这让不少家长都动了让自家孩子背古诗的念头;不过也有人认为,孩子年纪尚小,背诵那么多古诗也未必能理解的了,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其实这一点疑惑,梁宏达老师就给了最完美的解答。 梁宏达老师认为诗词文化的教育是不分年龄的,如果孩子处在小学高年级或者是中学,就一定要告诉他诗词里所要表达的东西,例如王朝更替,男女之情,社会变迁等;对于低龄儿童来说,读和背就要大于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感受到母语的魅力,知道起承转合,这都可以让孩子的语言也更加赋予韵律感,赋予汉语的美,知道说话的节奏在哪,有逻辑重音,有表达的重点。 现在的很多孩子说话没有逻辑,含糊不穷,其实也正是因为没有逻辑语感,而这是与人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都是不到10岁的孩子写出的诗句,最小孩子年龄只有4岁,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句话,但是却能引人思考,极具美感。 其中有一个小朋友就说过,妈妈从小就教他背唐诗。 纵使孩子对古诗词的中的语感,意境,用词等方面都不理解,但是却在潜移默化中丰富着孩子的精神世界了。 这就像是在书香门第长大的孩子和在铁匠铺中的孩子,即使都没开始系统的学习,但是就已经有明显的差距了是一样的道理。 英国班戈大学有一项研究证实,因为诗词带韵律,当孩子们朗读时,研究人员同时扫描孩子的大脑,发现孩子读诗词时,大脑会出现一种特定的脑电波,而当孩子阅读普通的文字时却没有这种脑电波。 后来一些研究者又发现,背诵古诗能同时激活孩子与阅读、音乐相关的脑区,促进孩子大脑在信息加工方面和记忆力方面的发展。 他们还发现,从小背古诗的孩子,在学龄期表现出来的阅读理解能力更好,对音乐也更感兴趣。 低龄儿童在背诵古诗的时候,不要一次背整首古诗,而是一次之后只背一句诗,反复念10-20遍,然后背第2句,然后1-2句一起背几遍,以此类推。 之所以推荐有这样的方法,是以为人的短期记忆容量只有5-7个字。如果一下子输入太多的新内容,大脑会来不及处理这么多的信息。 而且想要将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的时候,就需要多次重复。 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法创始人认为:“如果反复进行练习,就会完善儿童的心理感觉过程。”“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 其实不难发现,孩子会经常要求父母一个故事反复讲给他听,一个动画片反复看…… 因为孩子就是在重复的过程中“学习”并且“巩固”自己的新知识的。 第一天孩子记住这首古诗之后,家长也要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确定最佳复习时间(初记后1天,3天,6天,8天,9天)科学复习记忆,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背单词效率,并最终形成牢固记忆。 古诗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背古诗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孩子背古诗,方法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