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默多克讲过一句话:谁在裸泳,退潮的时候就看出来了。
用在学习上,同样真理,那就是,学习是不是真好,上高中的时候就看出来了,初中和小学的优秀,都是做不得数的。
这样讲并不是说小学和初中不重要,而是说,小学和初中阶段,你对一个孩子的培养是不是对路,到了高中,就看出来了。如果小学初中,你只拿到了一点点分数,其他的什么都没有,那上了高中,半年之内,你就会感觉捉襟见肘;如果在小学初中,你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那么不但分数你拿到了,你更得到了孩子应付更艰难学习考验的法宝。
学习品质,才是一个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拿分的时候不忘学习品质的养成,就好比挣钱的时候不忘积累工作经验一般,都会让你越来越厉害!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个非常要紧的学习品质。
我们先从一个电话聊起。
前年4月份,离中考还有2个多月的时候,赵老师接到一位妈妈的电话。她的孩子当时初三,火烧眉毛的时候,却依然不紧不慢。有点小聪明,班级前十,常常心满意足,瞧不起那些总在卖力干活的同学。
有一天,他照例鄙视了一位正在勤奋的同学。
结果对方毫不示弱,反击道:
“好吧,那咱俩就比一比,你就靠你的聪明,我靠我的苦功夫,看看咱俩中考的时候,谁更厉害!”
呵呵,这霸气,搞得他立马下不来台,登时气急败坏。
妈妈很焦虑,不知道该怎样引导孩子,让他跟这位同学一般稳重扎实。
讲实话,赵老师当时听了,也颇解气,暗暗赞叹道:
好小子,哪里笨?!有理有据,有礼有节,有气象,有斗志,有自信,一看,双脚就稳稳地扎在大地上。
反倒是平时自负聪明的他,关键时刻,灰头土脸。
因为人家讲的是真理呀!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我不怕,因为我是真功夫。反而靠小聪明得来的成绩,就像把学习建立在沙堆上,虚浮不稳。
时间久了,连人都虚了。
讲到这里,赵老师想问一句:
这两个孩子,年龄相仿,名次类似,那他们俩最大的差异在哪里?
是聪明吗?是勤奋吗?是朴实无华吗?
在我看来,他倆最大的不同,其实在两个字上,那就是定力。
定力很重要呀!因为:
聪明决定了你的当下,定力却决定了你的一生。
聪明决定了你课堂上一时的反应,定力却决定了你学习上一生的成败。
你比我快30分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比你坚持3个小时。你比我快半年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比你坚持3年不摇摆。
什么叫定力?
佛学家言:
有定力的人,正念坚固,如净水无波,不随物流,不为境转,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有定力的人,心地清净,如如不动,不为假象所迷惑,不为名利而动心。
定学修持到一定程度自然开慧。
从这两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定力,就是不随波逐流,就是稳如磐石,是纯粹安宁的心境,是恒定如一的坚守,是专精于一的意志力。
定力修行到一定程度,智慧就开了。
就像上面这俩孩子,前一个欢脱敷衍,学一时,闲一时,全凭心情,是小聪明,赢的是一时;后一个静水深流,宁静不变,好也学,歹也学,始终如一,是智慧,看的是长久。
越是艰难的学习,要的越是沉静。
左兴驰老师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讲述他上高中时,课余时间路过重点班门口,被重点班里整整一个班60多个学生端然不动,专注学习的庄严氛围所震撼,他是这样讲的:
当一个孩子坐在那里的时候,你不觉得怎样;
但是,当整整一个班的孩子坐在那里学习的时候,就有了一种逼人的气势。
现在,当一个孩子的学习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有很多很多讲法,比如,基础不牢啦,刷题不够呀,听课不认真啦,压力太大啦,脑袋不会转啦......
可是,为什么基础不牢,为什么听课不认真,为什么脑袋不转,为什么稍遇挫折,就打退堂鼓,闹情绪,就撂挑子?
其实,底层的原因就一个,定力不足,坐不住,心不静。
学习这件事,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搞得定。聪明可以应付一时,但更要紧的,是恒久的坚持和努力。哪怕灵光和顿悟,也是要走很远很远的路,才可以找的到。
可惜我们很多孩子,他们等不及,常常在结果浮出水面之前,就放弃了,就下判断,下结论了。
他们不擅长用更长的时间,更长时间的耐性,来应对人生的重大考验。
他们耿耿于怀付出没有回报,其实只是付出的不够,坚持的不够而已,而且,因为没有持久的投入,就没有霎那间的顿悟,就等不到智慧开花的那一刻。
李波老师常常痛心疾首地教导我们:
我们现在不是举一反三,而是很多孩子举一反一的功夫都不到位。
知识的学习是有层次的,浅一点的,就是字面上的知识,你听过去了,读过去了,但犹如蜻蜓点水,什么也没有获得,这时候的知识,就是信息,而信息是没有意义的。
往深了走,你会发现,这个知识下面还有好大深度,不同的深度,代表了不同层次的思考,不同层次的功夫,它需要你深潜下去,不停步地往前走,才能看到它的真面目。
就像很多父母问我,赵老师,为什么你们的在线培优一次课3个小时?我的儿子坐不住哎......
每逢这个时候,我总要郑重其事地告诉他:
坐不住才要练呀!如果3个小时你的身体都无法坐下来,你的心神就入不进去,你的思维就无法深刻活跃,任何的学习,都会是浅薄的。
2018年寒假走心一位高二孩子结课后讲,“老师,我感觉我现在能够深入进去了!”上学这么多年,他第一次明白课本下面,深不见底。
这是持久做事的结果。
这样的精神体验,也会让他们在后续学习中有了触类旁通的可能性。因为一口井打透了,就获得了打一千口井的经验,天下的事情,底层的原理都是一致的。
所以,阳明一直在讲,以一科之突破带动整体学业的成长!
所以,阳明走心结束后,很多孩子的提升不是数学一科的提升,而是全科的进步。
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你看,要生万物,只要回到“一”,回到“道”,即可。
然而,更多的孩子没有这种体验,他们总在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路还没有走完,就讲,我会了;路还没有走完,就讲,这么难,谁要搞?
习惯性半途而废,时间久了,无论身体,还是精神,还是思维,都会处于一种脆弱的未经磨砺的状态,人就一点点废掉了,变笨了。
所以,长期努力,扎实做事,用心钻研的孩子,你站在5年,10年,20年的维度来看,你会发现,这些孩子,眼睛里越来越有光,气质越来越沉稳有力,脑子越来越灵光好使,仿佛有看穿世事一般的洞察。
而那些长期虚浮没有坚持去做事的孩子,即便一开始很聪明,最后也会越来越钝。他们眼神涣散,气质轻飘不稳,浑身上下透着一种不自信,仿佛自己都在质疑,我行吗?我不行的......
写到这里,你一定要问,赵老师,既然定力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如此重要,那么我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定力呢?
2点建议送你:
第一:意识的建立。
注意:很多孩子不是没有定力,而是他们从来不晓得定力的价值,所以从来没有刻意要求过自己。
所以,作为父母,你有责任讲给你的孩子听。如果你不会讲,那就看赵老师的文章,背下来,背给孩子听。或者暑假给孩子报名我们在线走心课,李波老师讲给他,李老师讲的比我好多了。
知道三分,哪怕做到一分,这都是进步。
但你不知道,一定做不到。
知道得越深,做到的就越好,这就是阳明先生讲的,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
就像一位高一的孩子参加完走心之后,跟妈妈的感慨:
妈妈,我原来一直以为我数学考50分是因为笨,并且常常因为课堂上自己反应不快而愤怒,自卑,生气自己为什么这么笨,还自暴自弃。
其实是我付出太不够,其实是我目光太短浅。
以前他坐45分钟就抓耳挠腮,一个小时也做不出3道题,现在他一坐3个小时在线培优,一个小时刷20道题,连呼太爽,真正达到了李波老师谈到的,解题训练最高境界,你爽了吗?
第二:卑微下来去做简单而具体的事
这是李波老师的名言,历次走心,都要不断不断拿出来去给孩子们磨耳朵,现在在线培优,也不断拿出来,给一线操作老师们磨耳朵,再讲一遍:
卑微下来去做简单而具体的事
定力,很好,你要讲,反复讲,通过各种角度去对它进行阐释,你阐释得越好,孩子越容易领悟,但是这还不够,远远不够。
因为真理面前,语言往往是苍白的。
我们还需要带着孩子去体验,我们还需要训练他,我们需要让孩子用身体来感知一个真理,让这个道理,融入我们的血脉,不单单大脑知道,还要身体知道,这也是李波老师的名言。
怎样体验,怎样训练呢?
法门就是带着孩子卑微下来去做简单而具体的事情。
课本,公式,概念,典型例题,习题,很简单,但是你真的会了吗?上课听课很简单,带着眼睛,耳朵就可以,但是你是真听懂了吗?
功夫往往就在这些平凡的地方。
中高考的题目都不偏不难不怪,为什么你还拿不到好分数?
因为你的身体,你的眼睛,你的双脚,踩不到大地上。
有一个孩子初三,成绩一直中上,怎么也没起色,他也很好学,跟着一位“名师”学数学两年,风雨无阻,妈妈说,分数都不见涨,孩子却觉得很好。
为什么?
这个孩子有虚荣心,有偏见。
老师告诉他,课本太简单,考试都不考,咱要讲,就讲点课本之外的难的东西。
孩子很自负,觉得自己学了很多同学没有学的东西。
但是你看他的卷子,100分,不到85,中低档难度的题目常有错误,甚至是一些低级错误,难度大的问题,却也占不了多大便宜。
眼睛长在天上,这是学习的大忌。
你中低档难度的问题为什么不能保证迅速、准确拿下来?因为你瞧不上这些简单的东西。你瞧不上,却搞不定,这就是荒谬的地方。
因为你光是解题了,解难题这件事给了你莫大的心理安慰,觉得自己在做事,在学习,在做一件别人都做不了的事,但是,你没有做最核心的事,就是学习驾驭知识,举一反一,从一到三的规律。
李波老师讲:让孩子从中低档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收获到解决难度大的问题的能力。
简单和难,从来也都是一体的。
这个孩子现在跟着阳明教育一位入职3年的老师学数学,老师很有耐心,也很严厉,推动着他去做那些平时不屑于做的工作,坚持一个月,分数就上去了,考到90多分。
孩子这个时候,豁然开朗:
妈妈,我现在才知道,学习原来是这样的。虽然跟我以前理解的不太一样,但好像这种感觉才是对的,有一种很踏实的感觉。
李波老师讲,一个孩子的解题能力有6个层次:
第一层:你能不能?第二层:你会不会第三层:你有感觉吗?第四层:你的速度怎样?第五层:你有手感吗?第六层:你爽了吗?
他是想通过这6层,给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孩子,立一个做事的标杆,能不能,会不会,只是初级层次,你,差的还远呢。
要想游刃有余,你要拥有定力,才能从1到6。阳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