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日报的消息说,近日,广东肇庆市端州区一中学生暴打母亲一事,从当地街道社区及年轻人所在学校了解到,男生今年十四岁,正在读书,家庭属于低保户,父亲在2008年因意外死亡,母亲患有语言残疾及智障,以往都是男生的姨妈照顾他们两人,社区、学校也一直在各方面照顾关怀他们。 涉事男孩家庭比较特殊,况且心理受到影响,此前就有殴打母亲的行为,还专门请过心理辅导老师为其辅导过。目前,因担心男孩受到伤害,当地相关部门已对其采取了保护措施,教育部门也会继续跟踪,为其提供帮助。一般来说,在现代中学生绝大多数都为独生子女,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条件,致使他们感情比较脆弱,心理上产生了各种偏差,影响了他们的成长。
在目前的环境里,中学生大约有着百分之十或者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人,的确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缺陷,突出表现为性格、情绪和行为的偏异,进而导致社会适应困扰,引发出这样那样的不良社会后果。为此,需需要加强对中学生的教育,做到对中学生偏异心理行为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矫治,是确保中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环节。而且,这些中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的表现相当复杂,从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到情感、意志、动机欲望、人格特征等方面而言,有各种不同的表现。
应该说,较为普遍的中学生里,自卑心理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有的因为自己身体过胖或过瘦而自卑、有的因为个子矮小而自卑、有的因为家境不如别人而自卑、有的觉得自己长得不漂亮而自卑、有的则因为学习不好而自卑。甚至有的学生因为接连几次的考试失败或者连续遭到几次挫折和打击,由此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自叹自怨、灰心丧气,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更大的失败。这种自卑的心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如不及时疏导,容易引发精神抑郁症状,并且由心理障碍导致生理疾病。必须看到,出现自卑心理的学生,决非是天生自卑的宿命论者。
或者说,他们是潜藏着过分自尊的心理,而又在自认为“自尊”无法实现时,才发生的与自尊相对立的一种逆反心理。追究自卑心理的产生根源,应当说是这种学生不懂得人的认知能力是呈多样性表现的。现实生活表明,任何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任何人都有某种或数种可塑造的潜力,都有可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材的条件,正如李白诗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只不过是不同的人潜力不一样罢了。有的人理性思维较强,能够在某些文化课上取得更好一些的成绩;有的人形象表现力更强一些,他们则喜欢在音乐、美术、表演等艺术上发展;还有的人则擅长体育等等。
在前面新闻报道中,一般来看像这样的中学生的自卑心理就会得到极大的矫正,心态就会变得平衡。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比较偏激固执的心理根源,是因为这些学生不懂得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不明白现象在反映本质时,有的是客观真实的反映,有的则是歪曲的反映。而通过前面新闻所知道的事情,建议这位中学生的学校以及教育部门给予帮助,这位中学生有心理障碍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他们心身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对策予以解决。而且解决这位中学生心理障碍积极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心理疏导。
由此可以根据中学生心理障碍患者的需要,提供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知识服务的一种活动,而从另一方面推行心理卫生科学和心理疾病防治的实际工作形式,是解答中学生提出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或者在其日常学习及其生活中,通过对疏导对象的帮助、劝告、启发、教育等心理转化方法,改变其心理活动,解决其心理矛盾,清除心理障碍,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帮助他们用心理卫生科学知识正确对待心理矛盾和社会矛盾,提高心理调节能力。
而且,实施心理疏导有一个细节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营造一个轻松、温馨、和谐的氛围。要不断提高中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这样,才能使他们主动地排除各种干扰和困惑,保持心理健康。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特点,着重排除各种挫折与不良刺激的困扰,提高心理承受和情绪自控能力,而在排除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困扰,培养认识自我的能力以及理想之我与现实之我的矛盾和困扰,培养自我协调的能力。或者在排除个体与环境的矛盾和困扰,培养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的同时,也要排除依赖和自主的矛盾和困扰,培养自我选择的能力。
此外就是这对中学生闭锁心理与要求理解的矛盾和困扰,培养克服心理缺陷的能力,及其可能地解决人际关系方面的各种矛盾和困扰,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或者排除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和困扰,培养持久的意志力,不断地八各种心理冲突的困扰,培养其心理机制的调节能力。这就需要通过情绪释放,即创造一种环境,使之自由地、尽情地表达其矛盾心理和压抑的感情。情绪释放有助于恢复理智,使情绪趋于正常。这一点也可以有心理指导老师耐心倾听其诉说并加以正确引导,让其尽情诉说也是情绪释放的一种办法。等等等等。
另则还可以有建议我们的中学生们应该主动、自觉的将自己置身于充满矛盾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去磨炼,向生活学习而不是逃避社会。同时需要积极主动地去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道德修养、知识素养、培养“慎独”精神,养成冷静思考的习惯,经常面对生活困扰是能够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自我激励,以此促进心理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的现状,对中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障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提高他们心理品质,促进他们个性健康发展,使中学生达到个体化与社会化平衡协调发展,完成由“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化,扫走其心灵阴霾,为他们的健康成长留下一片晴空。东江娃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