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很多人都认为,精读已经过时了,只有快速阅读、泛读才能够有效应对。但是从港大毕业后,又求学哈佛的学霸陈颉祺却说:“背诵很重要,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重要。” 今天为大家带来一位学霸的分享,他自述了“背诵”带给自己的巨大好处。陈同学高中毕业时就获得北大和香港大学的录取。大四的时候收到了哈佛、耶鲁、哥大等美国顶尖研究院发出的录取Offer。 他说:“我觉得很多人在母语学习中都不见得有这类习惯。他们经常问:背新概念文章能提高英语能力吗?其实,他们真正想问的是:背诵真的有用么?小时候,我们都背过一定量的唐诗宋词,我们的语文能力就因此直接提高了吗?似乎不是很明显。但是,我们却在不知不觉间,谙熟了中文的平仄韵律,凭直觉就能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朗朗上口,什么样的句子是别扭的。” 1智慧就是记忆力 良好习惯的养成往往使人受益终生 也许是我运气比较好,从小的时候就不断地能够体会到“总结然后记忆”所带来的成就感。我小学时候喜欢中国象棋,老家地方小,也不可能得到名师的系统训练,所以我练棋的方式就是跑到城里的街边找老爷爷下棋。老爷爷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复盘。 所谓复盘,就是指在棋盘上重新演练一遍上局棋的每一步。在复盘的时候,他们很喜欢去总结,甚至争吵某一步其实还可以怎么走。 不知不觉,在大量复盘的过程中,我记住了各种各样的棋路。在训练了记忆力的同时,棋艺也不断长进,最后居然在一次比赛中获得全国第八名。许多年以后回想起来,才认识到“复盘”对我记忆力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帮助。 复盘带给我的意义还不止如此,它让我开始喜欢“总结”和“背诵”。 在中学阶段,我很少主动去做课外习题集。但是不管是在课堂上、书本上、试卷上还是参考书上做到的任何一道题,我都会习惯性地去总结:做对的题,就回想在做这道题的时候是怎么思考的,为什么能做对;做错的题,就去揣摩当初的思考方式,都经历了哪几步,错在了哪一步,错的那一步其实应该如何去思考…… 我惊讶地发现,仅仅是做到这一点, 就可以让我在考试中如鱼得水。我想,我没有学过太多棋谱,却在和街角老爷爷的每一次“复盘”过程中记住了棋路,其中的道理大抵也是一样的吧 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往往使人受益终生。可你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是好的,因为你正在做着正确的事情,可如果你的习惯是不好的,你很快就会知道为什么这样不好,因为你的生活很快就会因为这个坏习惯而受到惩罚。 后来上高中的时候,我一直以为总结是最重要的,而背诵只是一个副产品。 到了大学,偶尔回忆中学的课程,我才惊讶地发觉:完全不记得自己当初是怎么总结的,又总结了什么,脑子里留下的只有当时不经意间背诵下来的知识。这种经历让我相信:背诵、记忆,才是学习最后的目的。 那么,为什么记忆又会比总结更加重要呢? 我在读到一篇关于心理学的文章时,发现了这么一个有趣的解释: 人脑中储存的信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估计10%)是以有序的方式存储的随时方便“调出”,这部分称之为“记忆”。人脑中绝大部分储存的信息就像计算机中不分类管理的“垃圾文件”一样,在大脑中是随处堆放的。这些信息虽然存在大脑中,但是很难被“调出”,这部分我们笼统地称为“潜意识”。 当有新信息输入的时候,如果这些信息在输入的时候就是高度有序的。那么就很容易被有序地存放起来成为“记忆”。 同时,随着有序信息(记忆)的增多,大脑就解越来越需要越来越多记忆细胞。而颅腔的大小是有限的,于是,细胞间密度越来越高。于是细胞之间就越有可能由于紧密的神经元树突连接起来,于是就越有可能产生我们所说的“融会贯通”现象——换句话说,原本貌似毫不相干的信息现在却产生了联系。" 难怪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智慧就是记忆力”! 看到这段心理学的解释我才恍然大悟:总结其实只是手段,是为了让输入大脑的信息变得更加有序,而背诵和记忆才是目的。再观察身边那些厉害的朋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知道很多,记得很多东西,或者说的正式一点叫做“知识很渊博”。 所以,讨厌背诵的你千万不要忘了,死记硬背带来的最好效果,其实可以用另外一个感情色彩截然相反的词来表达,那就是博闻强识。 2最省力、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认认真真、循序渐进、老老实实地学习 我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回到中学给学弟学妹们演讲学习方法,每次都必定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我某某科目学的不好,请问怎么样才能让我的成绩很快提高呢? 速成是每一个学生的梦想,运用好的方法能够提高我们的效率,然而方法也会强化一个人的本性:懒情。现在各种“速成学习法”充斥着书店的柜台,一些辅导班和培训机构甚至打出“一个月变成优等生”“一个暑假让你考入北大清华”这样的广告。 而在学生群体中间,也总是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比别人更加迷恋方法。他们会购买大量的课外辅导书,反复仔细比对其中的方法,以求找到最佳方法,然而,每个人的结论往往都不相同。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困惑的现象,你说他们懒惰吧,他们还真有本事把各种方法研究得头头是道,他们在这方面超乎寻常地“勤奋”,甚至可以废寝忘食。 后来我逐渐明白了,他们的这种“勤奋”,其实来源于对时间压力的真切感受。没有时间了,所以只能依靠某些窍门来提高效率。这种冠冕堂皇的说法背后隐藏的,其实还是这样一种想法:“最好有一种方法,能够让我不费力气地拿到高分!” 我不知道自己的好成绩有多少应该归功于方法,但我很清楚地记得,中学时代的我,从来不会去想“我是不是应该换一种方法学习”。 那时候我的想法很简单:上课必须认真听讲,每天学过的东西必须复习,而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认真完成。然而奇怪的是,其实我只是把我应该做的事情都认认真真做完了,却总被人认为“这孩子学习很有方法”。 最省力的学习方法究竟是什么?进入大学以后,我也和身边的优秀同学讨论过这方面的话题。 我发现,优秀的同学在中学时期,无一例外都很少购买课外教辅书,却都能认认真真、循序渐进地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这不由让我思考:也许在学习上,最笨的方法反而是最聪明的方法,而最省力、最高效的学习方法也许只有一个——老老实实地学习。 3应该经历的过程 没有任何人或任何方法可以替你完成 很多高中生都抱怨单词很难背,然而在大学,出于考北美研究生需要,很多大学生都必须参加GRE英语考试。 对中国考生而言,这门考试的难点其实只有一个:需要拥有20000左右的英文单词量。而大部分学生,即使通过了大学四级或者托福考试,他们的单词储备也只有4000到6000。 市面上,各种GRE单词辅导书五花八门,却大多都有这样的字眼“XX天搞定GRE单词”。我也听很多人说过背单词的技巧,但我从来不会购买任何带有这样字眼的单词书,也不相信任何的背单词技巧。 对我而言,背单词的技巧只有一个:在不同的时间,重复用这个单词刺激大脑。换句话说,背单词的王道只有一个:老老实实一遍一遍地背诵。 在我的単词书上,每一个单元我都清晰地标注背了多少遍,而且往往都在10遍以上。这个痛苦的过程,我不相信有任何人、任何技巧可以代我完成。 我想,这种认识对于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是适用的。再也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比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完成每步学习任务效率更高了。应该经历的过程,没有任何人或任何方法可以替你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