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处于“放羊”状态,每天跟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亲密接触;有的父母早早为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期待孩子在假期“弯道超车”;有的家庭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以期孩子在身体和意志方面得到锻炼……
不同的假期生活背后,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理念也许没有对错之分,却有高下之别。
假期生活到底应该怎样过?其实没有标准答案。我认为,孩子的假期生活需要好好规划和精心设计。家长要提升对假期教育价值的认识,改变假期是孩子“放飞自我”或“学期延续”的认识,珍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这一关键期,让孩子过一个难忘的、有意义的、教育含金量高的假期。
对学校而言,假期里虽然不用上课,却反映着学校教育的结果。看似平常的假期作业,彰显着学校的教育理念。想要借助假期作业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必须对假期作业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即从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出发,既可以为其弥补短板又可以发挥优长,既可以查缺补漏又可以给学生全新的体验。倘若设计得法,假期生活完全可以令学生终生难忘,成为其人生路上的关键时段。
通过一些媒体报道,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学生假期里和小伙伴一起参加社会实践,虽然辛苦,却品味到了生活的不易。有的孩子和父母一起骑行看世界,不仅锻炼了体魄、磨炼了意志,也增进了亲子关系。有的学校鼓励父母和孩子一起到农村生活一段时间,或开展文化寻根之旅。这些都非常有意义,会给孩子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
欧美发达国家的学校几乎都有研学旅行的教育设计,有鼓励学生看世界的传统。这些国家的家庭也经常支持孩子主动休学一年,或勤工助学,参加社会实践,或到高校体验不同的课程,抑或只是放松身心,沉静下来做好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与之相比,我国中小学对学生假期生活的主动设计意识还不够,没有充分把握这一教育时机,尤其是假期作业显然没有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我认为,所谓的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寒暑假等节假日的教育设计上。如果学校主动与家庭做好沟通,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教育选项,引导家庭对孩子的假期予以个性化的教育设计,孩子的假期就会起到为其成长加速的作用。
我们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学校不能再关门办学,教师不能再将学生束缚在教室里苦学苦练。在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多走向世界,这才是更加积极可取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而言,这也是更有意义的、与国际接轨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多支持学校,鼓励学校组织有价值的研学旅行活动,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保驾护航。
学校可以为每位学生列一张个性化阅读书单,在假期里引领学生追随经典,通过阅读认识自己,了解世界,或者为家长推荐更多优质教育资源、社会实践基地等,鼓励家长多参加亲子活动,多陪伴孩子。
家长应该配合学校,早做规划,多让孩子接触社会。家长和孩子在出发之前最好做足功课,让旅途多些教育味道。例如,家长和孩子临行前通过阅读了解旅途的交通地貌、风土人情,到达目的地之后,除了游山玩水,还可以主动做一些文化上的考察与探究,养成纸上看文化与脚下走世界相结合的习惯。
过一个什么样的假期,将会影响孩子的视野与格局。只有学校和家庭一起规划孩子的假期,做到设计个性化、执行不打折,孩子的假期生活才能变得难忘,孩子才能真正收获成长。(张贵勇 教师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