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高考”具有很强的甄别功能。但是作为小学,有必要一定要组织期末考试吗?
在今天,考试似乎已经成为一只“过街老鼠”,老师、学生和家长人人“喊打”。为了回应社会舆情,这几年教育部门出了不少招数,试图改革小学考试方式和内容。好多学校也积极响应,发明了诸如“乐考”等之类的——但是,不论什么样的考试,终究还要“考”。
小学,为什么一定要组织期末考试?我想至少有三个理由:
第一,考试是教学的环节之一,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今天教育教学的基本框架,源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一书。在这本书中,赫尔巴特向我们呈现了教学的基本规律,其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应用”——“应用”实际上在学校就是考试。建国初期,我国引进了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他认为“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载体”。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就需要检测是否记住了这些知识——“检测”实际上就是考试。考试不是中国独有,自现代教育肇始就已经存在,世界各地小学均有期末考试。如美国加州小学就是举行全州统一考试的,虽然伴随而来的是许多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但仍坚持基于标准的全州统一考试不松懈。考试是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发展的一部分,考试本身无可非议。因此,考试是必须的,不能违背教学的这一基本规律;否则学校的存在有什么价值?
第二,考试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通过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内化和迁移,进而形成一个人基于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家提供了《课程标准》和配套的教材,有明确的培养目标,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最后检测学生的记忆、理解和应用等初级认知水平以及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认知水平是否达成了国家确定的目标。考试之前,老师要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复习之后就是考试,所以复习和考试的过程,是一个人对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等进行联结、融合、提取、加工、提高的过程,最终形成一个人诸如“举一反三”、“九九归一”等综合运用能力,这也正是我们追求的教育教学目标。
第三,考试还是一个人社会化和情感发展的形成过程。小学的孩子们看似距离“高考”很远,但是既然“高考”等选拔性考试永续存在,就要从小学开始训练学生参加应试的能力——譬如自学的能力、与别人合作与沟通的能力、自己进行知识统合和转化的能力等,同时,还要勇敢地直面甄别的现实,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学会调整自我情绪的能力等。我在油田工作过,石油工人有一句话,叫“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孩子们来到学校,就是一个实现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从中学会做人、形成能力、适应社会,所以,适度的考试压力也是人生经验的一种积累。考试的过程,是一次人格的锻造历程,孩子们会从中学会集中精力,学会适应考试,学会应对局面,学会人生体验等,考试实际上是一个学会做人、适应未来社会的教育过程。
今天,如果说考试成为孩子们的一块心病、老师的一种压力、家长的一个痛点,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那是另一个问题,只能说我们把“考试”异化了——把考试当成了“考倒学生、考住老师、考验家长”的工具和手段了。对考试,我们必须正本清源:
第一,小学阶段的考试必须基于国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的目标,就是检测的目标,考试题不能超出这一标准。如果把考试内容和类型做的超出了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范围或带有很强的甄别功能,非要考出个“三六九等”来,并用这一个结果作为衡量学生的重要尺度,那么这样的考试就会发生异化。这是命题者必须注意的问题,否则提供的样题就失去了考试的价值,甚至走向了反面——如果全校的学生都完成了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都考出了100分,又会怎么样?为什么非要甄别出“三六九等”来?
第二,引导和教育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对待考试。对待考试,老师和家长既不要虚张声势,也不要麻木不仁,即要明确地告知学生,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考试?考什么?怎么考?如何准备?怎样复习?如何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要制造一点点考前的氛围,让学生去适应这样的检测和正确地对待复习、考试的过程,以及考试的结果和之后的试卷分析,促使学生的反思和总结,形成科学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一个参考和动力。
第三,教师要认真地组织学生复习和考试,认真地向学生讲评试卷,认真地分析教学质量、进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复习与考试是一个过程、两个阶段,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并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通过梳理知识、使用技能、融汇方法、形成思想,才能形成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取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取得考试的成功——考试只是最后的一种形式和检测手段,重要的是复习过程中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最终形成。讲评试卷是让学生明了问题和短板所在,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基础和参考;分析教学质量是教师从中发现自己的教学问题,为今后改进教学、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个重要的依据。
第四,家长要认真地支持和帮助孩子进行复习和考试。家长当中有两种人很可怕,一种是过度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业成绩,一进入复习家长就开始焦虑,把压力不断地传递给孩子,造成孩子的高度紧张,不能够淡定地进行有效复习和考试;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还会对孩子进行体罚或责骂,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创伤和打击;第二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孩子的学习不问不管、任其发展,复习不复习、考试不考试与自己没有关系,该外出就外出、该上网就上网、该打牌就打牌、该喝酒就喝酒,为孩子作出了坏榜样。进入复习时期,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度的环境,保持一定的关照和问候,提供良好的饮食和睡眠,既要提供生活和学业帮助、让孩子知道复习和考试的重要性;又要舒缓紧张气氛、让孩子淡定地、热情地、积极地应对复习和考试。如果考试成绩优秀,则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则帮助寻找原因,分析问题,提供方法,提出要求,今后继续努力。
总之,复习和考试,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手段和策略,不是人生的目的。考试成绩优劣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对孩子来说,一次结果不重要,成长过程更重要。
我们所谓“尊重教育规律”,就是要按照教育的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来组织教学,自然包括复习和考试。所以,不能因为社会上非专业人士对考试进行抨击和反对,我们教育者就放弃或违反教学规律,提出诸如“乐考”之类淡化考试来应对,我认为这些做法有待于商榷。
小学阶段的考试是《教育学》中一个重要的教育教学规律,是用来促进和帮助学生成长的教育手段,是帮助孩子们获得人生幸福的重要路径。如果对孩子的发展负责,对国家的未来负责,我们就必须理直气壮地说:需要大大方方地组织期末考试!(高峰的幸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