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就要来了,家长们,你家孩子准备好了吗? 考试之前,老师有几句心里话,想分享给所有一直关心孩子成长的家长。 1再优秀的老师,也离不开家长配合 身为老师,总是渴望能教好每一个孩子,但现实情况是,没有家长的配合,老师的很多努力都是无效的。 例如: 老师课堂上强调过的知识点,如果孩子在家不及时复习巩固,考试照样不会。这个时候,老师就需要家长来督促孩子。 老师发现了孩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如果家长不配合老师一起帮助孩子改进,就算老师说得再多,也会收获甚微。 老师激励孩子努力学习,孩子在家复习功课的时候,家长却总在看电视、打麻将、玩手机,不能给孩子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孩子的学习意愿必然会减弱。 所以,教育孩子,家长离不开老师,老师也离不开家长。如果孩子成绩好,不是老师一个人的功劳,如果孩子成绩不理想,也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过失。 期末考试前,希望各位家长和老师同心协力,密切配合,一起帮助孩子为本学期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给孩子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施压 很多家长习惯在考试前给孩子施压,要求孩子必须考多少分,否则就是给自己丢脸。如果发现孩子复习状态不好,就立刻责骂孩子,甚至不断强调自己对孩子的付出和牺牲,逼迫孩子拿成绩作为回报。 等到孩子成绩出来后,如果考得好,家长的反应会很开心,如果考得不好,家长就表现得很失望。 长期这样做的后果在于,孩子会把学习看作是给家长“打工”,自己没有多少学习的意愿和动力,只是在家长逼迫下才偶尔努力。 很多孩子上了大学以后,脱离了家长的要求,就荒废了学业,这就是被迫学习造成的恶果。 家长不仅仅是孩子学习的监督者,更应该是陪伴者。期末考试前,家长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认可和信任,多给孩子一点鼓励,少一点不必要的施压、指责和抱怨。在孩子快要放弃的时候,告诉他“一分耕耘定有一分收获”,激励他再坚持坚持,一定能打败眼前的问题。 请给孩子留出一点空间,让他学会自我要求,自我成长,对自己负责任。只有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被激发出来,真正把学习当成了自己的事情,才会越来越主动地学习。 3比成绩更值得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态度 作为家长,期待孩子成绩优秀,并没有错,但比成绩更值得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态度。 孩子现在正站在人生的起点上。他在学生时代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将来有一段美好的人生。 期末考试的分数,只不过是他人生长河源头的一朵小浪花,一眨眼就消失不见。真正影响孩子一生的,是有没有远大的理想、良好的习惯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一次考试的分数高低是有偶然性的,家长要看到的,是孩子对自我的要求,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点滴努力。家长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绩,孩子才能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 请告诉孩子: 若你的眼里只有分数,却没有远大的理想,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就算考得再好,也不足以让爸妈欣慰。 若你付出了脚踏实地的努力,若你能感受到自己在不断进步,即使这次考试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那也无需后悔,爸妈一样会为你而感到格外骄傲! 4给孩子的兴趣爱好留出适当空间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形成一些个人兴趣爱好,这些兴趣爱好未必与学业直接相关。 但有的家长崇尚“唯成绩论”,认为凡是和考试成绩无关的事情都是“不务正业”“玩物丧志”。特别是期末复习阶段,要求孩子停止一切和考试无关的事情,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复习上。 其实这样做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兴趣爱好是孩子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如果孩子能长期坚持一件兴趣爱好,将来或许能发展为自己的一项特长,受益终身。 反之,家长干预孩子兴趣的发展,甚至把孩子的爱好和学习成绩对立起来,会让学习这件事情在孩子心中变得“可恨”,也就不会再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了。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人兴趣,在期末复习阶段,帮助孩子平衡爱好与复习功课之间的关系,给孩子的兴趣爱好留出适当空间,这将使孩子受益一生。 5别把孩子的考试成绩和物质奖励挂钩 孩子有通过学习满足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心的内在动力,但很多家长把成绩和对孩子的物质奖惩挂钩,导致孩子的学习动机发生了转移。 在孩子为了求知而主动学习的情况下,优异的学习成绩本身就是对孩子的奖赏,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孩子自己就会感到沮丧。 而家长的奖罚,表面上是为了激励孩子努力学习,其实却强化了对孩子的心理暗示:你不是为自己学习,你是为了得到奖励、避免惩罚而学习。 渐渐的,孩子的学习动机越来越依赖于父母的管理,而随着孩子成长过程中独立自主意识的提高,这种管理的效果只会越来越差,导致成绩下滑。 期末阶段,建议家长不要为激励孩子考出好成绩而设置物质奖励,任何物质奖励的刺激,都比不上孩子内在的学习意愿和动力。 教育孩子绝非易事,而是一场漫长的征途。在期末考试即将来临之际,愿各位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致力于孩子的教育,不仅是为了帮孩子更好地复习和考试,更是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让我们共勉!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编写不易,去右下角给小培老师点亮“在看”吧!你的支持是我不断努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