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学法指导 > 语文学习

头条推荐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有答案)

时间:2019-12-28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2018年学年第二学期浙南名校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对修仙,曾抱着热烈的科学精神去试验,坚决的殉道精神去追求,前者仆(pū)而后者继,唐以后这风气衰歇了些,但神仙思想仍盘踞(jū)于一般人的潜意识中。

  B. 这真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上千座吊脚楼从山上一直延展到山脚,鳞次栉(zhì)比,气势磅礴(bó)。白水河迢递蜿蜒,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给苗寨凭添几多风致。

  C. 浩劫与创(chuāng)伤、不屈与桀骜,全都原始地裸露着,棱(léng)棱角角,没有被精于世故的圆熟覆盖,也没有来得及被牵强附会的传说消费。

  D. 行骗者在电话里一会儿报出“执法证件编号”,一会儿宣读“逮(dài)捕令”,口气严肃,不容质疑,完全以权威姿态有效震慑受骗者。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踞(jù);B项,“凭添”改为“平添”;D项,“不容质疑”改为“不容置疑”。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地域文化散文是指作者从地域文化视角创作的散文。地域文化因素作为外部环境进入散文作品,大体包括自然和人文景观。【甲】在散文中,它们主要展示为一种独特的、气韵生动的人物画面与场景画面,给人以直观之感,或勾画出一种情调,一种氛围,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逼真的审美效应。

  作家的地域文化心理素质,首先来自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长地和故乡。那里的自然风物、乡俗民情、历史遗迹、文化传统等,给他以熏染,遂形成他最基本的地域文化心理素质。这种心理素质表现为乡情、乡思、乡恋。【乙】柳宗元的“海上尖峰若剑芒,秋来处处割入肠。若为化作身千亿,遍上峰头望故乡”,传达的就是这种意绪。这种故乡情绪是构成作家地域文化心理素质的核心与基础。大凡把地域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的作家,很少不是写故乡或从写故乡起步的。如贾平凹,他自觉不自觉地以家乡商州为创作背景,并且广阔、深入地表现时代剧变中家乡的民情风俗、社会心理、个人命运的变迁,刻画着乡里人的性格与灵魂。【丙】他的《黄土高原》《秦腔》《专三边》等散文,从文化的深度揭示了人们的生存世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表现了商州人生命力的质朴、坚韧、绵长。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身临其境 B. 熏染

  C. 意绪 D. 淋漓尽致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B 3. A

  【解析】

  【2题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环境。运用正确。熏染: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文中是好的影响,褒贬误用。意绪:心意,情绪。运用正确。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运用正确。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题中A项,“勾画出一种情调,一种氛围中”属于更小的层次,在句中作句子成分,根据语句层次划分,逗号应为顿号。故选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昨天在新建的专属剧场首演,该剧以全新的观演模式带领观众进行了一次古今穿越。

  B.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人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会着人间的温暖。

  C. 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的增长在15%到30%左右。

  D. 《南方周末》秉持“在这里,读懂中国”为办报宗旨,以正义、良知、爱心、责任为基本理念,是中国深具公信力与影响力的新闻周刊。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B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白眼”和“青睐”是两面,“温暖”是一面,“温暖”可改成“冷暖”;C项,不合逻辑,“15%到30%本身就是一个范围,“左右”还是一个范围;“左右”可改为“之间”;D项,结构混乱, “秉持‘在这里,读懂中国’为办报宗旨” 句式杂糅,可去掉“为”。故选A。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①___________________;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显得小一些罢了。其实,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何尝小呢?

  【答案】 (1). ①书的作者是大家 (2). ②篇幅大小也是相对而言的 (3). ③在古代印刷条件落后的情况下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根据语境理解其多义性,可填写“书的作者是大家”,第②空根据前的“其篇幅而言显得小一些罢”“其实”和后面的“似乎算小书”“又何尝小呢”可知应该填写“篇幅大小也是相对而言的”;第③空根据前文“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可知应该填写“在古代印刷条件落后的情况下”。

  6.在过去的一年里,有很多科学文化巨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如科学巨擘霍金、“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武侠文学泰斗金庸、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名嘴作家李敖、国学大师饶宗颐。请选择其中的一位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尊敬与怀念。

  要求:①采用第二人称;②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④字数不超过100字。

  【答案】答案示例:①“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你一动笔,就是一个江湖。那些快意恩仇的江湖儿女,那些浪迹天涯的逍遥浪子,那些心怀天下的“侠之大者”,并不会随着你的离开而光芒暗淡。江湖虽已不在,但侠影永存心间。②你的身体像被冰雪冻住,但你的智慧却在时间简史中熠熠生辉。比病魔肆虐更强大的,是你心灵的坚毅;比宇宙爆炸更雄奇的,是你思想的铿锵。浩瀚宇宙,哪一颗星辰是此刻的你?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扩展语句的能力,扩展语句的题目有词语型扩展、句子型扩展、话题性扩展,扩展时注意首先根据所给内容明确表达方式,是叙述、说明、议论还是描写抒情,叙述注意要点交代清楚、说明注意特征、功效、用途等明确,议论注意观点明确,抒情注意情感真挚、描写注意意境的创设。一般扩展语句都要修辞的要求,注意把握。此题属于话题式扩展,注意选准人物,采用叙事和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尊敬与怀念,注意人称、修辞和字数的要求。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按照人口发展规律,人口转变过程中,总有一段时期,劳动力人口数量比重增大,总抚养负担较轻,形成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机会即人口红利。如果一个国家(地区)的大部分人口都处于劳动年龄阶段,那么就可产生使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前提是经济社会决策能够充分利用这一人口优势,经济社会决策则包括健康、教育、储蓄等一系列政策。对1965~1990年东亚的经济奇迹实证分析的结论为:人口动态变化对东亚国家和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1.4~1.9个百分点之间,即东亚经济奇迹约有1/3是由人口红利贡献的。

  人口红利可分解为第一次人口红利和第二次人口红利。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增长提供了劳动力供给充沛、社会抚养负担较低的阶段。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收入增长,成功收获第一次人口红利。第一次人口红利持续周期较长,但最终由于各种因素,第一次人口红利便逐渐消失。

  第二次人口红利产生于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之后所带来老年人口的潜力。相比于第一次人口红利的暂时性,第二次人口红利将转化为更优质、更长久的资源,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经济增长不能自动实现,还需要一系列相关因素。

  (摘编自《人口年鉴》)

  材料二:

  对于中国人口红利到底能够持续多长时间,学者们说法不一:田雪原教授认为“人口盈利”期可持续到2030年前后;彭希哲教授认为人口机会视窗将在2025年前后关闭,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会关闭的更早……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1990年我国总抚养比达到50%,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时期,预计到2030年我国总抚养比为44.7%,人口红利基本结束。我国的“人口红利”时期预计还有10来年,这就意味着目前到2030年前后,是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生产期,也是挖掘替代经济增长源泉的战略期,如果在这个关键阶段没有把握住,经济增长可能失去持续性。与此同时,到204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左右,占总人口的22%,中国人口红利的短期时效性与人口老龄化的长期性矛盾十分突出。

  (摘编自《商业时代:关于人口红利问题的几点思考》)

  材料三:

  据美银美林的统计,从2010年到2020年,菲律宾劳动人口将增加31.3%,达到7500万,马来西亚将增长18.7%,至2200万,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东盟国家的劳动人口要到2042年才达到顶峰。

  而随着劳动力产出和收入的提高,人口红利也将有利于形成更大的消费市场。外资受东盟地区人口红利的吸引,未来十年进入东盟的速度和规模预计将不断加快和扩大。人口红利有利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发展进一步发展。

  东南亚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化还处于早期,而中国劳动力人口数量在2012年首次下降,劳动力成本却在提高,制造业基地向东南亚地区流动的趋势开始显现。

  据越南《财政时报》报道,全球外资的走向正在从中国逐渐转移至东南亚。目前,全球约8%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向东南亚,仅次于流入中国的外资。东盟国家的经济在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已经赶上中国,部分原因就是人口结构差异。

  (摘编自《人民网-人口红利将托起东南亚经济》)

  7. 下列对材料中人口红利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一个国家(地区)大部分人口都处于劳动年龄阶段,那么随之而带来的额外生产力就可以产生使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

  B. 中国的人口红利时期预计还有10年,这段时期是人口年龄结构的生产期,也是挖掘替代经济增长源泉的战略期,如果把握不好,经济增长必然失去持续性。

  C. 对于中国人口红利持续时间,学者们众说纷纭,从官方数据可以看出预计到2030年我国总抚养比为44.7%,人口红利基本结束。

  D. 依托于东南亚形成的消费市场,外资进入东盟的速度和规模预计将不断加快和扩大,有利于当地提升制造业水平,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亚经济奇迹的发生与东亚各国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的增长提供的充足劳动力以及社会抚养负担较低有密切关系。

  B. 受惠于当地人口红利,东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得到进一步加强,这将吸引相关的外资进入东盟。

  C. 中国经济所取得的成就表明,数量庞大的劳动力人口资源为中国经济奇迹做出了巨大贡献。

  D. 全球外资的走向正在从中国逐渐转移至东南亚,东盟国家的经济在外国直接投资领域已经赶上中国,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由人口结构差异造成的。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一个国家产生人口红利的原因。

  【答案】7. C 8. B

  9. ①劳动力人口数量比重增大,社会劳动力成本较低、抚养负担较低;②能利用好人口红利的相关经济社会决策。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考核概念的题目命题点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主要错误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一般为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与文中概念的内涵、外延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就可以产生使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错误,表述还有前提限制条件,原文为“……前提是经济社会决策能够充分利用这一人口优势,经济社会决策则包括健康、教育、储蓄等一系列政策”;B项,表述“必然”太过绝对,原文只是说“可能”;D项,“依托于东南亚形成的消费市场”错误,外资进入东南亚市场是人口红利吸引而不是依托于东南亚消费市场。故选C。

  【8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B项,“东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得到进一步加强,将吸引相关的外资进入东盟”错误,外资是受人口红利吸引而进入东盟。故选B。

  【9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概括一个国家产生人口红利的原因,答题时注意找到答题的区位,然后根据文中的句子作答,此题答题的区位在材料一,可根据材料一中的句子“劳动力人口数量比重增大,总抚养负担较轻,形成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机会即人口红利”“前提是经济社会决策能够充分利用这一人口优势,经济社会决策则包括健康、教育、储蓄等一系列政策”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学的远征

  陈丹青

  ⑴二十三年前,1989年元月,木心先生在纽约为我们开讲世界文学史。初起的设想,一年讲完,结果整整讲了五年。后期某课,木心笑说:这是一场“文学的远征”。

  ⑵自1983到1989年,也是木心恢复写作、持续出书的时期。大家与他相熟后,手里都有木心的书。逢年过节,或借个什么由头,我们通宵达旦听他聊,或三五人,或七八人,窗外晨光熹微,座中有昏沉睡去的,有勉力强撑的,唯年事最高的木心,精神矍铄。

  ⑶木心在大陆时,与体制内晚生几无来往,稍事交接后,他曾惊讶地说:“原来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啊!”这样子,过了几年,终于有章学林、李全武二位,纠缠木心,请他正式开课讲文艺,勿使珍贵的识见虚掷了。此外,众人另有心意:那些年木心尚未售画,生活全赖稿费,大家是想借了听课而交付若干费用,或使老人约略多点收益。“这样子算什么呢?”木心在电话里对我说,但他终于同意,并认真准备起来。

  ⑷事情的详细,不很记得了。总之,1989年元月15日,众人假四川画家高小华家聚会,算是课程的启动。那天满室哗然,很久才静下来。木心,浅色西装,笑盈盈坐在靠墙的沙发。那年他六十二岁,鬓发尚未斑白,显得很年轻。讲课的方式商定如下:地点,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时间,寒暑期各人忙,春秋上课;课时,每次讲四小时,每课间隔两周,若因事告假者达三五人,即延后、改期,一二人缺席,照常上课。

  ⑸木心开讲后,则每次摊一册大号笔记本,密密麻麻写满字,是他备课的讲义。但我不记得他低头频频看讲义,只目灼灼看着众人,徐缓地讲,忽而笑了,说出滑稽的话来。当初宣布开课,他兴冲冲地说,讲义、笔记,将来都要出版。但我深知他哈姆雷特式的性格:日后几次恳求他出版这份讲义,他总轻蔑地说,那不是他的作品,不高兴出。

  ⑹木心讲课没有腔调——不像是讲课,浑如聊天,而他的聊天,清晰平正,有如讲课——他语速平缓,从不高声说话,说及要紧的意思,字字用了略微加重的语气,如宣读早经写就的文句。不止十次,我记得,他在某句话戛然停顿,凝着老人的表情,好几秒钟,呆呆看着我们。

  ⑺这时,我知道,他动了感情,竭力克制着,等自己平息。

  ⑻讲课最令我感到兴味的瞬间,是他临场的戏谈。

  ⑼木心的异能,即在随时离题:他说卡夫卡苦命、肺痨、爱焚稿,该把林黛玉介绍给卡夫卡;他说西蒙种葡萄养写作,昔年陶潜要是不就菊花而改种葡萄,那该多好!在木心那里,切题、切题、再切题,便是这些如叙家常的离题话。待我们闻声哄笑,他得意了,假装无所谓的样子——且慢,他在哄笑中又起念头,果然,再来一句,又来一句——随即收回目光,接着往下说。

  ⑽讲课中,他两次提到与他相熟的街头松鼠,还有寓所北墙密匝匝的爬墙虎:“它们没有眼睛哎!爬过去,爬过去!”每与我说起,木心啧啧称奇。忽一日,房主未经告知,全部拔去了,他如临大事,走来找我,狠狠瞪大眼睛:“那是强暴啊!丹青,我当天就想搬走!”

  ⑾有次上课,大家等着木心,太阳好极了。他进门就说,一路走来,觉得什么都可原谅,但不知原谅什么。那天回家后,他写成下面这首诗:

  五月将尽/连日强光普照/一路一路树荫/呆滞到傍晚/红胸鸟在电线上啭鸣/天色舒齐地暗下来/那是慢慢地,很慢/绿叶间的白屋/夕阳射亮玻璃/草坪湿透,还在洒/蓝紫鸢尾花一味梦幻,/都相约暗下,暗下/清晰 和蔼 委婉/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⑿二十年前,木心这样地走着,看着,“一路一路树荫”,其时正在前来讲课的途中;下课了,他走回家,“天色舒齐地暗下来”。

  ⒀那些年,众生多少是在异国谋饭的生熟尴尬中,不免分身于杂事,课程改期,不在少数,既经延宕,则跨寒暑而就春秋,忽忽经年,此即“文学远征”至于跋涉五年之久的缘故吧。

  ⒁“结业”派对,安排在女钢琴家孙韵寓所。应木心所嘱,我们穿了正装,分别与他合影。孙韵母女联袂弹奏了莫扎特第23号钢琴协奏曲。席间,众人先后感言,说些什么,此刻全忘了,只记得黄秋虹才刚开口,泪流满面。

  ⒂木心,如五年前宣布开课时那样,矜矜浅笑,像个远房老亲戚,安静地坐着,那年他六十七岁了。就我所知,那也是他与全体听课生最后一次聚会。他的发言的开头,引瓦莱里的诗。每当他借述西人的文句,我总觉得是他自己所写,脱口而出:

  ⒃你终于闪耀着了么?我旅途的终点。

  2012年11月10日写在北京

  (选自《〈文学回忆录〉后记》,有改动)

  10. 解释加点语词在句中的含义。

  (1)后期某课,木心笑说:这是一场“文学的远征”。

  (2)但我深知他哈姆雷特式的性格:日后几次恳求他出版这份讲义,他总轻蔑地说,那不是他的作品,不高兴出。

  11. 文章第⑾段引用木心的诗,简要分析其作用。

  12. 简要分析文中木心的性格特点。

  13.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结尾段落的理解。

  【答案】10. (1)“文学的远征”在句中指①木心所开世界文学史历时五年(跋涉五年之久),时间久远;②木心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纽约为中国晚生开设文学史课,空间遥远;③晚生们对文学“什么都不知道”,任重道远。(2)“哈姆雷特式的性格”在句中①表面指先“兴冲冲”说要出版,后又不高兴出的踌躇、迟疑、多变;②深层指他对文学满怀热爱与责任的赤诚,不是他的原创作品,就不出的清高与自爱。(因为木心授课借鉴郑振铎的文学史大纲,不纯是自己的作品,轻蔑地说不出,是不屑于借助他人为自己博取名利。)

  11. 引用木心的诗,从内容上说,①形象地展现木心于上下课途中所见所思,窥斑见豹,丰富文章意蕴,富有诗意;②点明木心不仅是博学的文学史老师,更是善察善思善作的诗人(或答宽容的长者也可),使人物形象更完整丰满;③流露出作者对木心的敬仰与怀念。从结构上说,①与上下文上下课途中所见所思相照应;②诗歌的引入宕开一笔,使叙事变得舒缓。

  12. ①认真严谨。与我们商定讲课的时间、地点、课时等;“开讲后,则每次摊一册大号笔记本,密密麻麻写满字,是他备课的讲义。”②挚爱文学。木心可惜晚生“什么都不懂”,开世界文学史课。上课认真准备,开课结课非常郑重其事,上课时非常动情等等,都可见他对文学深挚甚至虔诚的热爱。③幽默风趣。上课时不时“说出滑稽的话来”,又如说要“把林黛玉介绍给卡夫卡”,要陶潜“不就菊花而改种葡萄”等等。④童真率性。讲课中,“待我们闻声哄笑,他得意了”;两次提到松鼠,还有爬墙虎,谈论爬墙虎时啧啧称奇,说“它们没有眼睛哎!爬过去,爬过去!”;为房主拔去爬墙虎而想立刻搬走等。⑤随和宽容。总是“笑盈盈”“矜矜浅笑”;历时五年为谋饭异国的晚生授课;“原谅”诗说“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13. 木心在“结业”派对上引用瓦莱里的诗①与文题“文学的远征”呼应。点明经过五年跋涉,世界文学史学习的漫漫征途到达终点,学子也将学有所成。②表达对课程结束在即的不舍。文学的远征跋涉五年,终于到达了“旅途的终点”,“终于闪耀着了么?”有旅途即将结束的不舍,也有结局必然(终将)到来的释然。③表达对听课者的期许与祝福。文学课程(文学远征)的终点,文学终于闪耀了么?你们终于闪耀着了么?文学终于于你们的生活中闪耀着了么?木心不那么确定,但这五年终不是虚度。④表达对木心的崇敬。作者叙述这个细节,说木心“借述西人的文句”总是非常贴切,如出己手,脱口而出,可见其对木心的崇敬。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词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其语境义、比喻义、引申义等,此题注意分析语境义,注意根据文中的具体语境“初起的设想,一年讲完,结果整整讲了五年”“木心先生在纽约为我们开讲世界文学史分析”“原来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啊!”从时间、空间和责任的角度分析“文学的远征”的含义;结合语境“讲义、笔记,将来都要出版”“日后几次恳求他出版这份讲义,他总轻蔑地说,那不是他的作品,不高兴出”分析“哈姆雷特式的性格”的含义。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某情节的作用的能力,要求分析文章第⑾段引用木心的诗的作用,答题时吸纳概括诗歌的内容,人后从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结构和引用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用,诗歌写出木心于上下课途中所见所思,点明木心不仅是博学的文学史老师,更是善察善思善作的诗人,使人物形象更完整丰满;主旨注意结合作者的情感分析;结构上注意结合前文“他进门就说,一路走来,觉得什么都可原谅,但不知原谅什么”和后文“二十年前,木心这样地走着,看着,‘一路一路树荫’,其时正在前来讲课的途中;下课了,他走回家”从照应的角度分析;最后从“引用”的一般作用分析;宕开一笔,使叙事变得舒缓。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梳理情节,抓住文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以及环境,其它人物的烘托等分析即可,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开讲后,则每次摊一册大号笔记本,密密麻麻写满字,是他备课的讲义”概括其“认真严谨”;根据“什么都不懂”“当初宣布开课,他兴冲冲地说”概括其“挚爱文学”;根据“把林黛玉介绍给卡夫卡”“陶潜不就菊花而改种葡萄”概括其幽默风趣;根据“待我们闻声哄笑,他得意了”概括其“童真率性”;根据“笑盈盈”“矜矜浅笑”“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概括其“随和宽容”的性格特点。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语段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注意语段的内容和在文中的位置,此题要求联系全文谈谈对结尾段落的理解,答题时先概括语段的内容,因为语段处于文章的结尾,注意从主旨情感的角度分析含义。文章尾段写木心在“结业”派对上引用瓦莱里的诗“你终于闪耀着了么?我旅途的终点”,句中“我旅途的终点”,点明经过五年跋涉,世界文学史学习的漫漫征途到达终点,学子也将学有所成;“终于闪耀着了么”注意从情感的角度分析:有旅途即将结束的不舍;也有结局必然(终将)到来的释然;有木心对听课者的期许与祝福;也有作者对木心的崇敬。

  【点睛】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答顾东桥书(节选)

  王阳明

  三代之衰,王道熄而霸术昌。孔孟既没,圣学晦而邪说横,教者不复以此为教,而学者不复以此为学。霸者之徒,窃取先王之近似者,假之于外以内济其私己之欲,天下靡然而宗之,圣人之道遂以芜塞。相仿相效,日求所以富强之说,倾诈之谋,攻伐之计。一切欺天罔人,苟一时之得,以猎取声利之术,若管、商、苏、张之属者,至不可名数。既其久也,斗争劫夺,不胜其祸,斯人沦于禽兽夷狄,而霸术亦有所不能行矣。

  世之儒者慨然悲伤,猎先圣王之典章法制,而掇拾修补于煨烬之余,盖其为心、良欲以挽回先王之道。圣学既远,霸术之传,积渍已深,虽在贤知皆不免于习染其所以讲明修饰以求宣畅光复于世者仅足以增霸者之藩篱而圣学之门墙遂不复可睹。于是乎有训诂之学,而传之以为名;有记诵之学,而言之以为博;有词章之学,而侈之以为丽。若是者,纷纷籍籍,群起角立于天下,又不知其几家。万径千蹊,莫知所适。时君世主亦皆昏迷颠倒于其说,而终身从事于无用之虚文,莫自知其所谓。

  圣人之学日远日晦,而功利之习愈趋愈下。其间虽尝瞽惑于佛老,而佛老之说,卒亦未能有以胜其功利之心。虽又尝折衷于群儒,而群儒之论终亦未能有以破其功利之见。盖至于今,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而习以成性也,几千年矣。相矜以知,相轧以势,相争以利,相高以技能,相取以声誉。其出而仕也,理钱谷者则欲兼夫兵刑,典礼乐者又欲与于铨轴,处郡县则思藩臬之高,居台谏则望宰执之要。故不能其事则不得以兼其官,不通其说则不可以要其誉。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是以皋、夔、稷、契所不能兼之事,而今之初学小生皆欲通其说,究其术。其称名僭号,未尝不曰吾欲以共成天下之务,而其诚心实意之所在,以为不如是则无以济其私而满其欲也。

  呜呼,以若是之积染,以若是之心志,而又讲之以若是之学术,宜其闻吾圣人之教,而视之以为赘疣衲凿;则其以良知为未足,而谓圣人之学为无所用,亦其势有所必至矣!

  (选自《传习录》,有删节)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圣学晦而邪说横 晦:衰落

  B. 若管、商、苏、张之属者 属:类

  C. 相矜以知,相轧以势 矜:夸耀

  D. 适以长其敖也 适:适合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霸者之徒,窃取先王之近似者 因人之力而敝之

  B. 莫自知其所谓 以通其狂惑

  C. 卒亦未能有以胜其功利之心 醉则更相枕以卧

  D. 以若是之心志 以为莫己若者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管仲等人关心

  是富强的技巧,倾诈的阴谋和攻伐的战略,为了得到一时的好处而竞相追逐,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B. 世上儒者意图恢复先王仁道,但是霸术的广泛流传已经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他们无法让圣学重新发扬光大。

  C. 作者认为,虽然当时功利的时事学风,已经渗透到人的心底骨髓,但是佛老的观点和群儒的主张有可能消除人们的功利之见。

  D. 文章不仅思想蕴涵深刻,而且重视文学性的表现手法,使感性与理性交融相生,做到了意义与形式相浑融。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虽在贤知皆不免于习染其所以讲明修饰以求宣畅光复于世者仅足以增霸者之藩篱而圣学之门墙遂不复可睹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假之于外以内济其私己之欲,天下靡然而宗之,圣人之道遂以芜塞。

  (2)故不能其事则不得以兼其官,不通其说则不可以要其誉。

  【答案】14. D 15. B 16. C

  17. 虽在贤知/皆不免于习染/其所以讲明修饰/以求宣畅光复于世者/仅足以增霸者之藩篱/而圣学之门墙/遂不复可睹。

  18. (1)借助外在的知识来满足他自己内心的欲望,天下的人响应并推崇他们,圣人之道因此被丛生的荆棘阻塞了。

  (2)因此不能做那样的事就不能担任兼管那件事的官,不通晓那一方面的知识就不能谋求那方面的名誉。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D项,若译为“适合”,句意为“记诵的广博,适合滋长了他的傲慢”和文意不符,故“适”应译为“恰好”。故选D。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B项,“其”均为代词,自己(的)。A项,“之”:代词,这(些);结构助词,的。C项,“以”:连词,用来……(的);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D项,“若”:动词,像,如;动词,及,比得上。故选B。

  【16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C项,“佛老的观点和群儒的主张有可能消除人们的功利之见”错误,根据原文“而佛老之说,卒亦未能有以胜其功利之心”“而群儒之论终亦未能有以破其功利之见”可知,人们的功利之见并未消除。故选C。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虽在贤知”“皆不免于习染”,“圣学之门墙”“遂不复可睹”较长的句子主谓之间断开;“其”“圣学之门墙”新的陈述对象,前面断开;“所以……者”固定句式,后面断开;“讲明修饰”“以求宣畅光复于世者”前后是目的关系,中间断开。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第(1)句重点词语:假:借助;济:满足;宗:动词,推崇;以:因;芜塞:被丛生的荆棘阻塞;被动句。第(1)句重点词语:故:因此;能:做;兼:担任兼管;要:谋求。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自夏商周三代之后,王道衰落而霸道盛行。孔子、孟子去世后,圣学衰落而邪说横行,教的人不肯再教圣学,学的人不肯再学圣学。行霸道的人,窃得与先王相似的东西,借助外在的知识来满足他自己内心的欲望,天下的人响应并推崇他们,圣人之道因此被丛生的荆棘阻塞了。人与人之间彼此效法,每天追求的只是用来富强的技巧、倾诈的阴谋和攻伐的战略。只要能够欺天骗人得到一时的好处,可以获取声名利益的方法,人人都去追逐。比如管仲、商鞅、苏秦、张仪这种人,简直数不胜数。时间一长,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掠夺,祸患无穷,就这样人沦落为与禽兽夷狄几乎没有两样,而霸术再也行不通了。

  世上儒者感慨悲痛,他们搜寻从前圣王的典章制度,在焚书的灰烬中拾掇修补,其意图正是要恢复先王仁道。但是,距离圣学的时代太遥远,霸术的广泛流传已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即便是贤慧之人,也不免深受霸术的薰染。如此,他们希望讲明修饰,以求在现实生活中重新发扬光大,但所作的努力反而增加了霸道的势力范围。相对来说,圣学的痕迹再也极难找到了。于是,产生了训诂学,为了名誉传播它;产生了记诵学,为了显示博学去谈论它;产生了词章学,为了华丽去夸大它。如此沸沸扬扬,竞相在天下争斗打闹,不知有多少人!面对万径千蹊,人们无所适从。其时,国之君也被这些主张弄得神魂颠倒,他们终生从事无益的虚文,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说了什么。

  圣人的学问,越来越衰落;功利的习气,越来越严重。其间,虽也有人推崇佛老,但佛老的观点始终不能用来消除人们的功利之心。虽也有人曾综合群儒的主张,但群儒的主张最终也不能用来破解人们的功利之见。时至今日,功利的毒汗已深深渗透到人的心底骨髓,积习成性,已达几千年之久。世人在知识上彼此炫耀,在权势上彼此倾轧,在利益上彼此争夺,在技能上彼此攀比,在声誉上彼此竞取。那些从政为官的人,主管钱粮还想兼事军事刑法;主管礼乐还想兼事官员选拔。身为郡县长官,还想提升到藩司和臬司;身为御史,又窥视着宰相这一要职。因此不能做那样的事就不能担任兼管那件事的官,不通晓那一方面的知识就不能谋求那方面的名誉。记诵的广博,恰好滋长了他的傲慢;知识的增多,恰好让他去为非作歹;见闻的广泛,恰好使他恣意狡辨;辞意的华丽,恰好掩饰了他的虚伪做作。因此,皋、夔、稷、契不能兼做的事情,现在,连刚入学的小孩子都想通晓他们的主张,穷尽他们的方法。他们树的名义招牌,都是为了什么共同促进天下的事业,但真正的意图是,以此为幌子来满足他们的私欲,实现他们的私心。

  唉!凭如此的积习,凭如此的心志,而又讲如此的学术,当他们闻听圣人的教导,就把它当成累赘包袱,他们认为良知并不完美,认为圣人的学问是无用之术,这也是势所必然的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凤箫吟

  (宋) 韩缜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绣帏人念远,暗垂珠泪,泣送征轮。长亭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消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遍绿野,嬉游醉眠,莫负青春。

  19. 全词虽无明写,却处处暗含春草,从_______、_______等意象中可以读出。

  20. 请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词人如何表达思想感情。

  【答案】19. (1). 香茵、 (2). 绿野或芳意

  20. ①虚实结合。“曾行处、绿妒轻裙”“恁时携素手”等句写出词人追思昔游,回忆过去别后重会,两人携手相依,天上乱花飞絮飘扬,他们幸福漫步绿草上的欢乐场景。“朱颜”句从想象中的欢景又跌入现实的悲景,抒发与爱人分离的痛苦。②对比。下片既有昔欢今哀的对比,又有“朱颜”和“芳意”盛衰消长的对比,写出自己年华已经渐老,芳草却是春风吹过而新绿又生的伤感。③拟人。“绿妒”一词以绿草妒忌罗裙之碧色的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伊人之明媚可爱,从而由草及人,更增添了对她的思念之情。④触景生情(如答“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亦可)。如尾句写主人公看到遍野绿草,游人嬉笑酣眠的场景,触景生情,抒发要趁青春年少,及时行乐的情感。⑤直抒胸臆。如“消魂”直接抒发离愁;“莫负青春”直接抒发要趁青春年少及时行乐。

  【解析】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诗中的形象的能力,要求找到诗中暗含春草的意象,答题时要明确是“意象”,体现的是“春草”,注意抓住“春草”的特征“绿”“繁茂”,由此可以选填“香茵”“芳意”“绿野”等。

  【20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先明确手法,然后具体解释,最后分析情感。诗中“曾行处”“恁时”想象过去;“朱颜空自改”是现实,是虚实结合的手法;“绿妒轻裙”“缓步香茵”现在是“朱颜空自改”是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朱颜”和“芳意”盛衰消长的对比;“消魂”“莫负青春”直抒胸臆;“绿妒”是拟人的手法;从整个下片看,在写景中抒情,情景交融。然后结合词中的“朱颜空自改”“消魂”“莫负青春”分析情感。

  【点睛】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子路》)

  ②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老子《道德经》)

  21. 孔子和老子对待百姓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2. 你更赞成谁的主张?请简述理由。

  【答案】21. 对待百姓,孔子主张应先富后教,而老子则主张应让他们无知无欲。

  22. 示例一①我更赞成孔子的观点。 在治理国家上,孔子把教育问题首先放在了民生问题之后,突出教化的重要性是为了让老百姓各安其分,社会和谐有序。

  示例二②我更赞成老子的观点。“无知”是“虚其心”、“弱其志”,使百姓们没有盗取利禄之心,没有争强好胜之志;“无欲”也不是要剥夺人们的生存权利,而是要尽可能地“实其腹”、“强其骨”,使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温饱,身体健壮可以自保自养。这样就能减轻或者避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长治久安。

  【解析】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孔子和老子对待百姓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答题关键词“孔子和老子”“ 对待百姓的态度的不同”,找到相关语句“‘既富矣’ ‘教之’”“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翻译概括,形成答案,不可以直接照搬文言文原句。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你更赞成谁的主张?请简述理由”,是一个开放性试题,答题时,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具体分析,观点不做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好多的人啊!”冉有问:“人多该怎么办呢了?”孔子说:“让他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呢?”孔子说:“教育他们。”

  ②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心不存在私欲,净化人民的心思,使之无贪念,为了三餐温饱就算了,同时,薄弱他们的志向,令他们无野心,但强健他们的筋骨,永远令他们无知无贪念,也使他们中智慧高强的人而不敢胆大妄为.这样去引导他们,那么天下就永远平安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3)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蝶恋花》)

  (4)世人皆浊,__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__?(《渔父》)

  (5)子曰:“非礼勿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礼勿动。”(《论语》)

  【答案】 (1). 无以至千里 (2). 不积小流 (3). 歌台暖响 (4). 春光融融 (5). 欲寄彩笺兼尺素 (6). 山长水阔知何处 (7). 何不其泥而扬其波 (8). 何不其糟而其 (9). 非礼勿听 (10). 非礼勿言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根据上下文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至、笺、、、、的写法。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青年时代太放纵就会失去心灵的滋润,太节制就会变成死脑筋。

  ——圣堤布福

  青春是一种持续的陶醉,是理智的狂热。

  ——拉罗什富科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

  成长,我的青春旋律

  青春的旋律是什么?有人说是年少的轻狂,有人说是美丽的梦想,有人说是毕露的锋芒……

  但是,在我的心目中,我的青春旋律却不是这些——它是激情与理智的二重奏。

  激情,是青春亘古不变的主旋律。花季伊始,对生活的那股热情如烈火一般越烧越猛,于是,青春年少者的心中充满了激情。这是创造性的激情,不畏挑战的激情,任何东西都无法浇灭的激情!作为一个十八岁的青年,我的每一根血管里都涌动着这激情四溢的血液。正是这激流的血液,使我信心百倍、勇往直前:课堂上,面对老师出的难题,我敢于正面回答,不管对与错,不管别人会怎么说,用激情设计出的答案毫不理会这细枝末节;运动场上,面对漫长的跑道,我敢于向它挑战,不管阳光有多炽热,不管我跑得快或慢,激情产生的动力不会在乎这些小小的“绊脚石”;生活中,面对一道又一道坎坷,我敢于“迈步从头越”,激情给予我的勇气看不起这些微不足道的羁绊。这,就是我的青春旋律,充满激情的青春旋律!

  理智,也是我青春旋律中不可或缺的音符。如果说激情是富有表现力的高声部,那么理智则是为激情当后盾的低声部。没有理智的控制,激情会把我“烧”得浮躁不安,甚至于将我“烧”成灰烬。在我与人争执时,理智会控制激情的爆发程度,不让争端升级,不让“烈火”烧伤双手;在我尽力奔跑时,理智会告诉我激情的燃烧上限,不让激情的爆发程度超过我所能承受的极限;在生活中,理智会指引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不让激情成为莽撞这一恶魔的帮凶;而在未来,理智会成为激情的帮手,将我引向成功……这些,就是我心目中的理智。它不是冰冷的,而是充满活力的;它不是激情的对手,而是激情的助手。正如原子能反应堆一样,激情是裂变产生高温高能的铀,理智则是控制铀所释放能量的镉棒;二者的作用相辅相成,目的都是一个:让原子能反应堆,也就是我的青春,最大限度地安全地释放能量!

  这,就是我的青春旋律,充满激情、富有理智的青春旋律!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性材料作文,材料由两则名言组成,写作时注意分析其含义,两则材料都是关于“青春”的话题,因此立意要围绕“青春”来写,不能脱离“青春时代”或“青春”;根据内容,要抓住关键词 “放纵”与“节制”,“理智”与“狂热”并能辩证地思考。据此写自己的感悟即可。

  参考立意:(1)青春是一头理智的狮,一团智慧的火;(2)青春要有节制,不要放纵。

  结构示例:引用不同人对青春的不同看,提出自己的观点“青春是激情与理智的二重奏”,然后分别从“激情,是青春亘古不变的主旋律”“理智,也是我青春旋律中不可或缺的音符”两个角度论述,论述中可结合古今名人的例子和自身的经历,最后通过比喻论证论证,进一步论述青春时代“激情与理智”,收束全文,照应开头。

  材料链接:

  1.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头理智的狮,一团智慧的火。

  李大钊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我不十分懂。我只是固执地认为,青春是最繁忙的季节,土壤温润,气候适宜,可以让年青的朋友播下智慧的种子;青春是奋斗谱成的乐章,时间是它的音符,汗滴是它的节奏,成功便是它的旋律。

  青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两岸无数双慧眼在喧闹的水声中追寻,有人悄无声息地盯着水面,有人跃跃欲试,也有人涉足水中……

  青春如诗似梦,像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展现着你的向往与追求。

  青春因何而美?青春为何而贵?

  席慕荣说:“青春的美与贵,就在于它的无邪与无瑕,在于它的永不可回。”

  年轻,并不意味着拥有青春。青春长驻,也只不过是人们一时信口开河,牵强附会罢了。珍惜它吧,让我们与它一路同行,一起去追寻阳光,追随大地,去寻觅人生之真谛。

  只愿人生,青春无悔!

  2.青春,流露着浓浓的诗情画意;青春,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含情。青春时代充满着年少轻狂,充满着无限生机,充满着美丽自信。青春的步伐不会因困难而停止,青春的旋律不会因风雨而阻挠。青春是阳光,是自信的标志;青春是月光,是优雅的代表;青春是星光,是引领时尚的先锋。让我们扬起青春的衣角,架起起航的风帆,让生命在这里飞扬,让青春在这里启航。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席勒论美,曾言“人应该同美仅仅进行游戏,人也应该仅仅同美进行游戏”,对于哲学亦然。哲学在于求真理,真理亦需在自由的心态下方可获得。

  首先,游戏精神意味着无功利性。哲学在本质上,同游戏一样,具有无功利性,受制于功利性的哲学是“失真”的,亦必然缺乏创造性。金岳霖老先生对此深有感喟:“坦白的讲,哲学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游戏,这立即使专家感到可笑和气愤,但是我们尽可能努力根据哲学规则来做哲学游戏。我们不考虑成功或者失败,因为我们并不把结果看作过程的一半。正是在这里,游戏是生活中最严肃的活动之一。”谁若将功利带入哲学,“谁”不但降低自身的品格,亦势必使哲学蒙羞。

  其次,游戏精神本身意味着自由,自由乃是创造之源。哲学追求真,而“真”的本质就存在于人与宇宙万物所达成的自由的关系中。游戏的精神本身就践行了自由的精神,同时也贯彻了求真的精神。换言之,在自由中,“真”才能现身;只有在“真”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追溯人类哲学发展史,伟大的哲学作品总是兴趣的产物,是心灵自由的产物。且不说西方的古希腊、中国的先秦(那些具有原创性的哲学家其作品大抵如此),即使十七、十八世纪的哲学家亦靠兴趣完成其不朽名著:西方著名哲学家如笛卡尔、培根、莱布尼兹、斯宾诺莎、卢梭、拉梅特利,中国哲学家如顾炎武、王夫之、戴震等,其著作皆为兴趣之产物,皆是主体的内在追求使然。书院派哲学家如康德、黑格尔等,虽其学说受到外在的限制,未免用了“曲笔”,但其学说本身仍是心灵自由的流淌之物,是兴趣所致,而非为外在功利所驱动的产物。伟大的作品莫不是兴趣的产物,莫不充满一种高贵而朴实的游戏精神。须说明的是,这里的自由,并非目空一切,更非无法无天;而是那种不为外物所拘、心无旁骛的超然的心灵状态。

  其三,游戏精神的哲学研究不但“致真”,而且“向美”、向善,所谓“致真以达美至善”。其实美与真本来就是统一的,历来大哲皆将真与美视为一途。譬如,中国哲学中的“游”乃真际层面的至高境界,同时,游代表着艺术,代表着美:孔子倡导“游于艺”,庄子渴望“逍遥游”,皆然。西哲康德所论证的“美的无目的性”,亦大抵含有此意。可见,哲学致真之境亦即“美之至高”境界。自然,这种美并非具象美,而是理性之美、心灵充盈之美,乃至道德之美。还是席勒说得好,“只有当人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游戏;而只有当人在游戏时,他才是完整的人”(《论美书简》)。当人从事哲学之思时,他其实就在游戏,并在游戏中体会真、体味美,并由此达向善,从而为真、善、美的统一打下根基。

  (摘编自你郭继明《哲学研究需具备“游戏精神”》,《中华读书报》,2019年2月13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席勒看来,游戏精神只能用来对待美,而且对待美也只能用游戏精神。

  B.哲学本质上无功利性,将功利带人,会使哲学家的品格降低以至蒙羞。

  C.金岳霖认为游戏属于生活中最严肃的活动,结果和过程需要分开对待。

  D.无论是笛卡尔、培根等还是康德、黑格尔等,其学说皆非外在功利驱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侧重从游戏精神角度,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哲学研究和游戏精神的内在联系。

  B.第二段引用金岳霖的话,是为了更好地论证“游戏精神具有无功利性”这一论点。

  C.第三段用求同存异的对比说理方式,强调人类伟大的哲学学说无不源于游戏精神。

  D.第四段采用引用分析的方法,说明中外伟大哲学家基本认可美与真统一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有限认可席勒的观点,认为对待哲学只要拿出游戏精神,就能获得真理。

  B.本文所说的游戏精神,具有特殊的本质属性,如无功利性、创造性和哲学性。

  C。游戏精神是自由精神的体现,而讲自由,就要讲不为外物所拘,讲心无旁骛。

  D.看人是否属于完整意义的人,就要考察他是否喜欢玩游戏和能否统一真善美。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彻底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

  构,实现城市与乡村的一体化联动。一方面运用城市资源要素、产业辐射等带动农村发

  展,引导公共与社会资源向农村投入与聚集;另一方面对标城市补齐农村短板,在诸如绿

  色发展、生态环境、宜居程度等领域焕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独特优势和强大吸引力。

  实现乡村振兴,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灵魂。城乡融合发展要立足乡村自身文化传统和

  现实需求,探索具有乡村特色、乡村属性、乡村风格的发展路径,让乡村平等地汲取城市知

  识、技术、信息等资源。乡村广阔的沃土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乡,是中华文化复兴

  的力量源泉。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文化深度交融,推动城市“新传统”与乡村“老传统”

  和谐交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

  民风在净化人心、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正向作用,引领乡村发展走向全面繁荣兴盛。

  (摘编自林志鹏、刘伟《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光明日报》2018年6月1日)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乡村社

  会正在经历极其重大的社会转型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原有乡村治理体系中的某些成分,

  已难以适应社会变化的要求。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工作努力的方向,应该

  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强有力的党建加强乡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为乡村振兴提

  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第二,整合乡村各个群体的力量,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

  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第三,严厉打击乡村黑恶势力,维护好平安祥和的社会环境,建设

  平安乡村。第四,建立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

  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

  会文明程度。第五,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

  (摘编自张翼《乡村振兴重在治理有效》,《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3日)

  材料三:

  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无害化厕所正在普及,返乡创业迎来了热潮……如今的乡村,

  正行驶在振兴发展的快车道上。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改革历程,从大包干到乡镇企

  业崛起,从土地流转试水再到特色乡村的遍地开花,正是发端于最基层农村农民的改革实

  践,让广袤乡村迸发出强大的内生活力。今天的乡村大地上,无论是专业合作社,还是资

  金互助组,这些农民自己创造的新事物,朝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汇聚成推动乡村振

  兴的强大舍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目前,乡村治理中存在一些薄弱环

  节,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比如,如何防止村级组织行政化,提高村

  规民约认同度,让乡村人气更旺,都需要拿出有效的应对之策。实现乡村善治,需要强化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以村规民约、新乡

  贤、家规家训等方式,激活乡村的自我净化和纠错能力,推动大家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

  谋、劲往一处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蕴藏在每个乡村和每位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之中。提高每个人的参与激情,凝聚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共识,才能让“产业兴旺、生态宜

  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为每个乡村的生动图景,为希望的田野绘就收获的

  金色。

  (摘编自朱磊<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人民日报》2019年3月13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农业兴方能基础牢,农村稳方能天下安,农民富方能国家盛。上述三则材料都表现了

  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视。

  B.城乡融合发展的本质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弥补城乡差距,建成小康社会。

  C.从乡村治理的角度看,既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保障作用,凝聚群体力量,又要大力发

  展乡村文化以营造乡村振兴的良好环境。

  D.大包干吃大锅饭、发展乡镇企业和特色乡村、实行土地流转、组建资金互助组等农民

  创造的新事物有助于汇聚乡村振兴的合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内生动力与外来助力相得益彰,树立“城乡等值”“共存共荣”“共建共享”的新理念,才

  能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B.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从社会

  治理角度进行强有力的制度建设。

  C.城乡融合发展主要是对标城市输出物资援建乡村,引导公共与社会资源向农村投入

  与聚集,补齐农村短板,带动农村发展。

  D.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农民是实践主体,也是动力来源。农民必须强化农村发展

  的主体意识,承担起这一伟大使命。

  6.以上三则材料共同认为,实现乡村振兴应该注重发挥哪一方面的重要作用?在阐释这

  一方面时,这三则材料又各有什么侧重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詹部长的外婆

  三石

  这事,跟詹部长的外婆原本没有关系。

  起因是贫困户李桂花家的卫生。

  在村里,李桂花家是出了名的脏乱差。到底有多脏多乱?这么说吧,院子不小,却找

  不到地方可以落脚;屋子也还宽敞,但你要想找张凳子坐,都得腾腾倒倒地好一阵子;还

  有,那混杂着厕所、家畜、剩菜的刺鼻异味儿,让你一分钟都不想多待。

  詹部长却待了好久。

  其实李桂花家不是詹部长帮扶的,我也没想到詹部长会突然跑到李桂花家,不然,怎

  么着也得打扫一下,就跟詹部长帮扶的那几户一样。詹部长每次都是很满意的,但这次在

  满意之余,突然问我们,是不是知道他要来走访,事先作了准备?我不敢说不是,也不敢说

  是。詹部长显然意识到了,抬脚就去了李桂花家,问题就出来了。

  看得出来,詹部长是极不满意的,虽然他和颜悦色地跟李桂花聊着天,问李桂花家有

  什么困难,但脸色不好看。我估摸着,这一场骂是跑不掉的了。

  出乎意料,詹部长没有骂我,而是招集工作队和村干部开了个小会,强调了农村环境

  卫生整治的重要性。詹部长说,家庭卫生反映的是贫困户的精神面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

  下,这话搁贫困户身上也许太大,但地都扫不干净,脸面往哪儿搁?听得我们将头深埋,脸

  面藏了起来。

  詹部长说,我会经常来的,特别是李桂花家。

  马上组织几个人突击天把,定让李桂花家旧貌换新颜。心里正想着,唐部长又说了,

  不准你们帮李桂花打扫,要培养她爱干净、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持

  续长久。

  这以后,我们将落实詹部长指示作为工作重点,不光是李桂花家,而是一户一户土门,

  苦口婆心做工作。成立了保洁员队伍,制定了检查考核制度。还别说,效果立竿见影。

  不过,我仍高兴不起来。全村的卫生虽然明显改观,李桂花家依旧如故。

  每次上门,李桂花都笑嘻嘻应承,可光打雷不下雨。守着,李桂花就拿个抹布东抹一

  下西抹一下,纯粹应付了事。逼得急了,李桂花便说,我家的事,不用你们干部操心。还

  说,我一把年纪了,也弄不动了。要不,你们帮我?

  我倒也想帮,有这磨嘴皮的工夫,早完事了。可我不敢。我知道詹部长的认真劲,他

  一定会以我们不知道的方式了解到真实情况。所以,我宁可被骂也不去弄虚作假。

  再次出乎意料,詹部长仍没有骂我,而是极为理解地说,群众工作没那么容易,急不

  得。甚至,詹部长亲自上门做工作。

  我们做工作李桂花都能答应得很好,更何况是詹部长。不单答应得好,还立马动手清

  扫起来。詹部长很高兴,说工作都是人做的嘛,这不有效果了吗?

  我以为李桂花从此会有改变,但没多久就故态复萌,涛声依旧。

  我也是黔驴技穷了。

  詹部长打电话询问李桂花家的卫生状况。我不敢欺瞒,老老实实汇报。詹部长沉吟

  了一会儿,然后说,没关系,我再上门做做工作。

  没几天,詹部长就来了,还带来了几张照片。

  一户农家照片——一幢极为一般的木瓦结构的房子,甚至没有李桂花家房子好。院

  子里一边种了几棵蔷薇、金桂,一边则是几垄青菜、大蒜;一排劈好的木柴,依院墙码放;厅

  堂一张八仙桌,几张长凳,几条竹椅;厨房却是柴灶,瓷砖灶面清爽如新;卧室一张木床、一

  个妆台、一组衣柜……这环境,别说住了,看着就舒服。

  詹部长说,这是我外婆家。我外婆一个人住在婺源农村,老人家特爱干净,屋里屋外

  收拾得整整洁洁。前几天我回去看了外婆,顺手拍了这几张。呶,还有这张——

  詹部长抽出一张照片来。一张合影照,背景就是那幢瓦房,而合影的两人,一个是詹

  部长,身边站着一个农村随处可见的,慈眉善目的老人。这是我外婆,今年八十一岁高龄,

  比桂花嫂子长了二十多吧?

  这句话,詹部长是对着李桂花说的。

  李桂花有点不自在,脸有些红。

  这天下午,我路经李桂花家,看见李桂花汗流浃背地清理院子里的杂物,会心地笑了。

  这以后的某一天,也是机缘巧合,我见到了詹部长的外婆。穿着朴实素雅,一副金丝

  边眼镜架在小巧的鼻子上,虽然满头银丝,看起来却很显年轻。跟詹部长那张合影照上的

  外婆,绝对不是同一个人。

  詹部长看出了我的疑虑,笑着说,那些照片都是从网上下载的,我外婆是老师,退休后

  一直跟我住。

  那张合影照呢?

  P的。詹部长轻描淡写。 (选自2019年1月14日《羊城晚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品以精准扶贫、农村环境整治为背景,所以虽小处切人,却能表达宏大的主题。

  B.作品写“我”等做起李桂花工作低效,目的在于突出詹部长工作方法的灵活高效。

  C.李桂花家环境卫生差,除了农村整体环境状况不好影响之外,与自身年岁大有关。

  D.结尾部分朴叙了“我见到了詹部长的外婆”及其次生故事,作品叙事因此雨完整。

  8.“这事,跟詹部长的外婆原本没有关系。”这句话在文中有何含意又有何作用?请结合文

  本简要说明。(6分)

  9.詹部长不喜欢别人“弄虚作假”,自己却“弄虚作假”。你如何看待他的做法?请结合文

  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太宗文德颇圣皇后长孙氏,河南洛阳人。其先魏拓拔氏,后为宗室长,因号长孙。父晟,字季,涉书史,矫鸷晓兵,仕隋为右骁卫将军。后喜图传,视古善恶以自鉴,矜尚礼法。晟兄炽为周通道馆学士尝闻太穆劝抚突厥女心志之每语晟日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昏故晟以女适太宗时隐太子衅阋已构,后内尽孝事高祖,谨承诸妃,消释嫌猜。及帝授甲宫中,后亲慰勉,士皆感奋。寻为皇太子妃,俄为皇后。性约素,服御取给则止。益观书,虽容栉不少废。与帝言,或及天下事,辞曰:“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帝固要之,讫不对。后廷有被罪者,必助帝怒请绳治,俊意解,徐为开治,终不令有冤。下嫔生豫章公主而死,后视如所生。媵侍疾病,辍所御饮药资之。下怀其仁。兄无忌,于帝本布衣交,以佐命为元功,出入卧内,帝将引以辅政,后固谓不可,乘间曰:“妾托体紫宫,尊贵已极,不愿私亲更据权于朝。汉之吕、霍,可以为诫。”帝不听,自用无忌为尚书仆射。后密谕令牢让,帝不获已,乃听,后喜见颜间。从幸九成宫,方属痰,会柴绍等急变闻,帝甲而起,后舆疾以从,官司谏止,后曰:“上震惊,吾可自安?”疾稍亟,太子欲请大赦。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支。若修福可延,吾不为恶。使善无效,我尚何求?且赦令,国大事也,岂宜以吾乱天下法!”太子不敢奏,以告房玄龄,玄龄以闻,帝嗟美。而群臣请遂赦,帝既许,后固争止。及大渐,与帝决,时玄龄小谴就第,后曰:“玄龄久事陛下,预奇计秘谋,非大故,愿勿置也。妾家以恩泽进,无德而禄,易以取祸,无属枢柄,以外戚奉朝请足矣。妾生无益于时,死不可以厚葬。”又请帝纳忠容谏,勿受谗,省游畋作役,死无恨。崩,年三十六。

  (摘编自《新唐书·列传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晟兄炽/为周通道馆学士/尝闻太穆劝抚突厥女/心志之/每语晟日/此明睿人/必有

  奇子/不可以不图昏/故晟以女适太宗/

  B.晟兄炽/为周通道馆学士/尝闻太穆劝抚/突厥女心志之/每语晟日/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昏/故晟以女适太宗/

  C.晟兄炽/为周通道馆学士/尝闻太穆劝抚/突厥女心志之/每语晟日/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昏/故晟以女适太宗/

  D.晟兄炽/为周通道馆学士/尝闻太穆劝抚突厥女/心志之/每语晟曰/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昏/故晟以女适太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是庙号,在文中指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文中太子指李建成,而继承皇位的是李

  世民。

  B.媵是妃、嫔陪嫁者,也可能成为妃、嫔;侍是婢女。媵侍,可理解为宫中其他女子。

  C.幸,文中指皇帝到达菜地,与“妇女无所幸”(《鸿门宴》)中的“幸”含义不相同。

  D.大赦,是古代封建帝王只在王位更替之际采用的以免除或减轻犯人罪责的制度安

  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孙皇后以史为鉴,学以致用。她喜欢读书,观古往今来善恶之事作为自己的借鉴,

  力求规避汉代吕氏、霍氏之凶险。

  B.长孙皇后做事勤谨,感奋人心。在李世民与李建成嫌怨已成的情况下,她内助秦王,

  以求消除嫌怨,必要时亲慰将士。

  C.长孙皇后与人为善,居安思危。她以善待人,视豫章公主如同己出,省下药食救助身

  边他人,时刻忧心于家国安危。

  D.长孙皇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房玄龄闲居,她忧心而留遗言;皇上违其心意而长期

  委重任于其兄长,她临终再谏求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性约素,服御取给则止。益观书,虽容栉不少废。

  (2)玄龄久事陛下,预奇计秘谋,非大故,愿勿置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秦州杂诗①(其十七)

  杜甫

  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②,蚯蚓上深堂③。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流落到秦州。其间,他先后写了二十首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②窥井:求食。③深堂:内堂,屋宇深处的厅堂。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边”指秦州,这两句诗是说秦州秋日因久雨而给人阴沉昏暗之感。

  B.用“乱”字写檐下雨水乱溅、淋湿帐幔,暗写风向不定,寄寓飘摇之感。

  C.用“度”字来写山头乌云急速行进的状态,暗示此地很快就能雨过天晴。

  D.尾联使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深刻表现诗人境遇的凄冷,而又含蓄隽永。

  15.请从明写暗写角度对诗歌怎样写雨进行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不仅以“土地平旷, ”写出了环境的整洁美,而且以“ ,鸡犬相闻”写出了环境的和谐美。

  (2)李白《蜀道难》中,用“ ”一句,写蜀道高险,让人听而变色;又用“ ”一句,写蜀道高险,让人望而兴叹。

  (3)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以“ ”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给人的美景之感加以概括,又用“ ”表达出祖国山河之美对志士们的巨大激励作用。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书院, 与书密切相关,其主要功能是教学、学术研讨、祭祀,学行温、良、恭、俭、让,体证仁、义、礼、智、信,在精进学业、修养德操、求索问道、成就人才、传播学术等方面达到了重要作用。

  《宋史》记载:“宋朝兴学,始于商丘。”范仲淹年轻时在河南商丘应天书院苦读5年,( ),推动了书院学风朝 方面转变。范仲淹在河南邓州花洲书院写下了《岳阳楼记》。毛泽东说,学范公齑粥自爨。习近平说,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代新儒学程颢、程颐兄弟在河南登封嵩阳书院著书讲学,创立了“洛学”,范仲淹、朱熹也在此讲学。其儒学教育建筑 ,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院中嵩山碑王《大唐碑》巍然屹立,稀世之宝将军柏虽躯干 ,但枝叶生机盎然。司马光《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该院刻书讲究,以雕版印刷为主,内容为学规、名家读本、师生研究成果、丛书、志书。山长耿介撰写联语:“万卷缥缃藏名山传其人究竟本原无二理,千秋文献继往圣开来学要知体认总一心”。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在精进学业、修养德操、传播学术、求索问道、成就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B.在精进学业、修养德操、传播学术、求索问道、成就人才等方面达到了重要作用。

  C.在精进学业、修养德操、求索问道、传播学术、成就人才等方面达到了重要作用。

  D.在精进学业、修养德操、求索问道、传播学术、成就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以天下为己任”的教学思想是他后来在掌教书院时提出的

  B.后来掌教书院时提出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教学思想

  C.“以天下为己任”的教学思想在他后来掌教书院时就提出了

  D.“以天下为己任”是他在掌教书院时提出的教学思想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望文生义 经世致用 古朴雅致 气息奄奄

  B.望文生义 守经达权 碧瓦朱檐 老态龙钟

  C.顾名思义 经世致用 古朴雅致 老态龙钟

  D.顾名思义 守经达权 碧瓦朱檐 气息奄奄

  20.某中学集体出行,到某市长途汽车总站看到下面的这则告示,发现其中格式和用语上

  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予以修改。(5分)

  敬告

  各位旅客您好:

  因清明假期旅客激增,A市至B市4月3日~5日的车票已经告罄,本站将调拨客车增开加班车,请旅客及时查看本站公布的临时行车信息。由于该站扩建,北门暂时封锁,请旅客听从本站人员的引导,从南门出入。不便之处,敬请各位旅客谅解。

  2019年3月12日

  A市长途汽车总站

  21.观察下面的这幅公益广告图,请介绍该图的内容及其创意,并就该公益广告图创意之美写一句话的点评。(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②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③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④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以上四句话选自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该讲话在全国大中小学引发热烈反响。请综合理解材料含意并合理引用,以中原高中校团委的名义向全校同学发出主题为“学好思政课,复兴我的国”的倡议,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标题“ 倡议书”补充完整。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泄露考生个人信息。

  2019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B 根据第二段内容, 将功利带入哲学,会降低哲学家的品格,并且会使哲学蒙羞。两者是并列关系。

  2.B 引用金岳霖的话, 是为了说明哲学研究需要游戏精神。

  3.C A项中“只要……就……”应为“ 只有……才……”;B项中“创造性和哲学性”为肆意理解,整合不当;D项中“游戏”在本文具有特定含义。

  4. D 结合材料三,农民创造的新事物不包括吃大锅饭。

  5. C 据材料一,城乡融合发展强调的不是资金投入的问题,而是要在乡村与城市的良性互动与融合发展中把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

  6.第一问:这三则材料都认为,应该注重发挥乡村文化(文化)的重要作用。(2分)

  第二问:①材料一强调要在立足乡村自身文化传统和现实需求的基础上,让乡村汲取城市资源;

  ②材料二侧重在乡村治理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以移风易俗;

  ③材料三侧重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激活乡村的自我净化和纠错能力。

  (第二问能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

  7.C 归因分析错误。

  8.含意:所谓的外婆情况是詹部长虚拟制作的。詹部长以自己外婆的情况现身说法,教育、触动李桂花的事,和詹部长的外婆没有实际关系。(2分)

  作用:①这句话是小说的总纲,引起下文,对主要故事情节有概括作用(2分);

  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9. ①詹部长不喜欢别人“弄虚作假”,实际是反对他人虚与委蛇,只掩饰问题,不解决问题;(2分)

  ②自己“弄虚作假”,实际是创设特定的工作氛围,以便于问题的解决,而又不为后续工作带来阻碍;(2分)

  ③詹部长不喜欢别人“弄虚作假”, 自己却“弄虚作假”,表现的是詹部长工作作风务求实效, 却又讲究工作方法, 值得肯定甚而赞扬。(2分)

  (若从思辨或批判的角度看待詹部长的行为,亦可酌情给分)

  10.A

  11.D 在新皇帝登基、更换年号或者皇宫有重大喜庆(例如立皇后、立太子等)、国家遭遇大天灾情况下,常颁布赦令。

  12.D “皇上违其心意而长期委重任于其兄长”错。

  13.(1) 长孙皇后性情俭约朴素,服饰车马等物, 够用就行。更加喜爱阅读书籍,即使是梳妆时也不稍微停歇。(大意2分, “约素”“益”“少”每译对一处给1分。)

  (2) 玄龄长期侍奉陛下, 参与奇计秘谋,(如果)没有大的错误,(就)不要抛弃他。

  (大意2分, “事”“预”“置”每译对一处给1分。)

  【 参考答案】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 是河南府洛阳县人。其祖先出自北魏拓拔氏, 因后来成为魏宗室的长房子孙, 故称之为长孙氏。父亲长孙晟, 字季, 涉猎书史, 矫健勇猛,通晓兵法, 出仕隋朝任职为右骁卫将军。长孙皇后性喜图书史籍, 观古往今来善恶之事作为自己的借鉴, 视听言动严守礼法规范。长孙晟之兄长孙炽, 仕周为通道馆学士。曾闻知太穆皇后幼时劝北周武帝抚接突厥之女, 暗暗记在心中。常对长孙晟说:“这是聪明智慧之人, 必生奇异之子, 不可不考虑她的婚姻之事。”因此长孙晟将其女嫁给太宗。其后秦王与隐太子李建成嫌怨已成, 长孙皇后内助秦王尽孝以侍奉高祖,谨慎地顺承高祖诸妃, 以消除猜疑。到太宗进入宫中分发将士铠甲兵器时, 长孙皇后亲临其地慰劳勉励将士, 大家无不为之感动振奋。不久成为皇太子妃, 接着成为皇后。长孙皇后性情俭约朴素,服饰车马等物, 够用就行。更加喜爱阅读书籍,即使是梳妆时也不稍微停歇。与太宗谈话, 如涉及到国家大事时, 就推辞说:“母鸡负责早晨打鸣,其家就会穷困,这怎么能行呢?”太宗一再问她的意见, 她一直不回答。后廷之中如有遭受罪责者, 她必定助帝发威请求加以惩治,等太宗气头一过, 再慢慢为之开脱,最终不使人受冤屈。下嫔生下豫章公主后死去, 她视公主如同己出。媵侍宫人生病,她停用自己所用的饮食药品转送给她们服用, 其下都感怀其仁德。其兄长孙无忌, 与太宗本是布衣之交, 因是佐命元勋, 常常出入内室, 太宗打算任用他辅佐朝政, 长孙皇后一再认为不妥, 乘便对太宗说:“我既已托身于紫宫,尊贵已到极点,实在不愿私亲再掌朝廷大权。汉代的吕氏、霍氏,可以作为前车之鉴。”太宗不听,自用长孙无忌为尚书仆射。她便暗地晓谕无忌坚辞其职,太宗没办法,只好同意其请,她才喜笑颜开。后来随从皇帝驾临九成宫,当时正逢染疾在身,恰遇柴绍等人急变奏闻, 太宗披甲而起,长孙皇后带病乘车跟从其后,宫中执事人员劝她不要随行,她却说:“皇上震惊, 我怎能独自安逸呢?”病情加重后,太子想奏请大赦。长孙皇后说:“死生自有天命,非人力可支撑。如果修福可延寿命, 我从未作恶;既然行善并无效验,我还希求什么呢? 况且赦令是国家大事,怎能因我之故搅乱天下之法!”太子不敢奏闻太宗, 便告知房玄龄, 房玄龄奏闻此事, 太宗很是嗟叹赞美。群臣奏请大赦,太宗也表示同意,长孙皇后极力阻止,太宗只好作罢。到临终时,与太宗诀别, 当时房玄龄因受责斥免职归家,皇后说:“玄龄长期侍奉陛下, 参与奇计秘谋,(如果)没有大的错误,(就)不要抛弃他。我家因恩泽进用,无德行而任职,容易致祸,请不要交付权柄,只以外戚身份奉朝请就足够了。我生时无益于时, 死后不可厚葬。”又奏请太宗纳忠容谏,别信谗言,减省出游行猎兴作工役之事, 死而无憾。随后逝世, 时年三十六岁。

  14.C “度”,是踱步的意思,这里使用拟人手法,写乌云行动迟缓,暗示雨天还要持续一段时日。

  15.①前六句皆是写雨,其中“乱淋”明写雨之急骤;(1分)

  ②其他五句皆是暗写。“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写秋雨连绵;(1分)“山云低度墙”写秋雨之一场未断一场即到;(1分)“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写积雨成涝。(1分)

  ③诗歌通过雨乱云低营造了压抑、昏暗的意境,又通过鸬鹚觅食、蚯蚓避湿来渲染久雨后的苦闷,表现了诗人流落秦州的感时伤乱之情和个人身世之悲。(2分)

  16.(1)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2) 使人听此凋朱颜,侧身西望长咨嗟

  (3)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7.D 可以采用排除法。“达到……作用”搭配不当,应为“发挥……作用”,据此排除B项和C项;在书院中学习的人“求索问道”之后才能“传播学术”,最终“成就人才”,据此排除A项。

  18.B 根据文意,这段文字的叙述对象应该是范仲淹。AC项强调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教学思想,D项强调的是“以天下为己任”,均不符合要求。

  19.C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望文生义:指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或来源缘由,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

  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守经达权:经,正道,原则;权,权宜,变通。形容坚持原则而能变通、不固执。

  古朴雅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美观而不落俗套。

  碧瓦朱檐:青色的瓦,红色的檐,形容建筑的华美。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20.

  (1)称呼里的“您好”去掉;

  (2)将“告罄”改为“售完”;

  (3)“由于该站扩建”的“该”改为“本”;

  (4)将“封锁”改为“封闭”;

  (5)署名和日期位置互换一下。

  (一共5点,每点1分)

  21.①这是一张白纸,右上角两行字, 在上为“一张纸的背后……”,在下的是“节约用纸, 保护生命”。左下角内侧呈直角剪开,部分页面向右侧撩开,被撩开的空间呈现出木材堆积的横断面,让读者联想到一张纸来源于被砍伐的大片树木。(3分)

  ②构图简洁,立意深刻,能触动心灵,增强人们节约用纸的自觉性。

  ( 答案不求唯一, 有审美鉴赏发生即可;3分)

  22. 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称呼一般顶格写在第二行开头。也可不用称呼,而在正文中指出。一般在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倡议书的内容需包括:①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②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

  倡议书的格式不正确扣2分。参照201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