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的学习中会有很多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去记忆,下面学习啦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中国地理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疆域的四至点漠河(53°N),曾母暗沙(4°N),帕米尔(73°E),乌苏里江(135°E) 陆疆和陆上邻国20000多千米。邻国15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锡不越老缅) 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 隔海相望的国家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领海和内海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琼州海峡。 主要岛屿和半岛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 三级行政区的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 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省会及位置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香港和澳门是特别行政区。 二、中国的自然地理概况 地形的主要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主要山脉及其分布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 四大高原青藏(高寒)、内蒙古(平坦)、黄土(黄土)、云贵(崎岖) 四大盆地塔里木(最大)、准噶尔(最北)、柴达木(最高)、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东南沿海丘陵 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气候②交通③水能资源 我国的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高寒区。 冬、夏季气温分布的总特点①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②南北温差小,全国普遍高温。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雨带的推移与降水的季节变化4-5月(华南)6-7月(长江流域)7-8月(华北、东北)9月回撤。 我国的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200mm、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幅员辽阔,地形复杂。 我国的灾害性天气旱灾、洪涝、寒潮、台风。 我国的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200mm年等降水量线 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 主要淡水湖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洪泽湖(苏)、巢湖(皖) 主要咸水湖青海湖(青)、纳木错(藏) 河流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水能、航运 长江的源流概况源头(唐古拉山)、上中下游划分(宜昌、湖口) 长江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黄浦江 长江的开发利用葛洲坝、三峡、黄金水道 黄河的源流概况源头(巴颜喀拉山)、上中下游划分(河口、旧孟津) 黄河的主要支流河、湟水、汾河、渭河 黄河的开发利用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 珠江水系西江(上游红水河)、北江、东江 京杭运河六省市(京、津、冀、鲁、苏、浙)、五大水系(海黄淮长钱) 三、中国的人文地理概况 中国人口数量12.95亿(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13亿(2005年1月6日) 中国人口的突出特点①人口基数大②人口增长快 三大自然区及其划分依据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气候和地貌) 三大自然区的特点地形地势、气候、植被土壤、水文、人类活动 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热量差异)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距海远近水分差异) 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地势高低) 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东部(沿海)、中部、西部(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 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及其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自然原因、社会和经济原因)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 国土整治的概念对国土资源拟定规划,提出措施,制定政策的国土管理工作。 我国开展国土整治的背景①地域差异显著②人口众多③基础薄弱 我国国土整治的主要工作举例①大江大河②跨流域调水③防护林建设④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 我国区域发展①战略步骤②方法(分析区域的资源优势和主要限制性因素) 遥感技术(RS)从传感器接收信息到遥感信息应用的全过程(航片和卫片)。 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①脆弱的环境②尖锐的人地矛盾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①自然原因(土质、气候)②人为因素(毁林、轮荒、开矿)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②扩大林草③改善天然草场④开展土地复垦 黄土高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保塬、护坡、固沟)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地理背景①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②荒漠化的发展(古代、近代、现代)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发展表现①旱农垦区②草原牧区③绿洲边缘④河流下游⑤基本建设(采矿、修路)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多风沙)②人为原因(过樵、过牧、过垦)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①协调人地关系②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③建立完整的农业生态系统 三峡工程的建设意义和作用①防洪②发电③航运④调水⑤养殖⑥旅游 三峡移民的艰巨性①规模大②难度大③关系重大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模式图①人类获取物质和能量②消费活动排放废弃物③环境反作用于人类 环境问题的两大类主要表现①环境污染②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环境污染的种类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海洋污染等 生态破坏产生的原因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生态破坏的影响①滥伐森林②不合理灌溉③燃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④过度捕猎 城市环境问题和农村环境问题城市主要是环境污染;农村主要是生态破坏。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①发展和人口双重压力②经济和技术水平低③发达国家转移污染 全球性环境问题①酸雨②国际河流污染③热带雨林的破坏④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世界人口增长状况①产业革命前(缓慢)②二战前(加快)③二战后(猛增)④70年代开始放慢 世界60亿人口日1999年10月12日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 不合理利用资源对环境的影响导致自然资源的衰竭,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 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①崇拜自然②改造自然③征服自然④谋求人地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生态(基础)、经济(条件)、社会(目的)持续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①公平性原则②持续性原则③共同性原则 清洁生产的全过程①原料开采②生产制造③消费使用④废弃物处理 中国古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①封山育林②定期开禁③休养生息 中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中国《21世纪议程》的发布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中国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①促进经济发展②维护农业生态平衡③农业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关于中国地理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关于中国的国土整治
高中地理关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