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学模式 深化综合改革 关于提高永康一中教学质量的思考 正当我在苦苦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永康一中教学质量的时候,正当我从网上到处搜索相关文章与论述的时候,拿到了教育局与教师进修学校送来的两本书(书名是《怎样当好校长》及《品牌学校的六大核心要素》,以下分别简称为《当好校长》及《品牌学校》),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尽管能够静心坐下来读书的时间确实不多,但是我带着问题的,自觉地把相关章节读了好多遍。借助两本书的启迪,思路渐渐地清晰起来。回想入主永康一中已经两年了,两年来的综合改革成效显著,但是仅仅还是外围战役。要提高永康一中的教学质量,核心突破点在课堂。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推行一定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陷入模式化是有问题的,但是没有一定的教学模式是不行的。推行什么模式?是否可以推行“高效教学”?“高效教学”内涵是什么?应该如何推进?……本文围绕这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想法,一来抛砖引玉以就教于各方人士,二来也作为读书笔记感谢那些关心我这个校长进步的人们,想以此说明如果我在永康一中有所作为,课堂教学质量有所提高,那是大家帮助的结果。 一.综合改革回顾:成效显著,但还需找准突破点 “反思是校长专业发展和成功管理的核心因素。校长进行管理反思会使校长更加睿智,充满管理智慧。校长反思的的真谛在于校长在实施管理中能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自我,不断提高自我,使自我的思想日臻成熟。”(《当好校长》P275页) 1.总结:稳步推进,创新点很多 2012年8月1日,我来到了永康一中。我知道自己肩负的使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于是,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我对永康一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改革人事制度,实施中层干部、学科组长与备课组长聘任制,改变的领导结构,转变了领导作风;改革教师管理,提倡敬业,强化考勤,扭转了随便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旷工现象;改革学生管理,推行班主任聘任制、全员德育制、自修课坐班制、公寓跟踪制、课堂巡查制,学习纪律与生活秩序明显好转;改革后勤管理,设立教学服务中心,实施岗位聘任制,有效地提升了服务质量;推行工分制,搞活了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镇海中学等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成立教学指导专家组,实施拜师结对制度,评选首席教师,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开展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改革的深入。 尽管只有两年左右时间,但是综合改革却已经结出了喜人的硕果。领导带头了,教师敬业了,学生好学了。精神面貌明显好转,教学质量开始提升,社会声誉也随之提高。 2.反思:需要深化,突破点在哪? 睿智的校长是不应被成绩冲昏头脑的,总结成绩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坚定自己的改革信心而已。在对成绩津津乐道的同时,更多的是反思,是思考存在的问题,是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核心。《品牌学校》一书提出了六大核心要素,把课堂列为其中的一个要素,我赞同其观点。不过,我更认同的是,课堂质量是品牌核心的核心,因为“教学质量是学校品牌的生命线。”“课堂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决定着学校品牌的形成与发展。”(《品牌学校》P43页)我来到永康一中,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振兴永康一中,或者说就是为了打造永康一中这个品牌。理念、管理、文化、团队、科研等,备齐所有这些要素,不就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吗? 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通过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与业务建设,形成一个“肯管善管”的领导班子、一支“肯教善教”的教师队伍与一支“肯学善学”的学生团队。领导管教师,教师教学生,学生学知识,三个层面相互作用,最终形成教学质量。(如图所示) 综合改革的指向是正确的。从以上分析看,两年来永康一中的综合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都共同指向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个核心。因为这些改革,促使领导、教师端正了态度、转变了作风,从不那么肯管变得“肯管”了,从不那么肯教变得“肯教”了,不那么肯学变得“肯学”了。 从建立教学模式找到突破点。从“善管”、“善教”与“善学”的角度分析两年来的改革,自然会发现存在着力度不够、方法不明的问题。因而综合改革的突破点也就明确了,那就是通过建立适合本校情况的教学模式,从而引导领导怎么去管,引导教师怎么去教,引导学生怎么去学 二.教学模式辨析:需要模式,但应避免模式化 1.永康一中需要有一种引领式的教学模式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但要为下属指明方向,更要为下属指明正确有路径与方法。作为教学管理者,不但要求教师“肯教”,更要让教师“善教”,也就是告诉教师应该怎么教。作为教师,不但要求学生“肯学”,更要让学生“善学”,也就是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学。 关于“怎么教”与“怎么学”的问题我们不是也在提倡吗?是的,领导在提倡,教师也在提倡。问题是在时间上不经常、不连续,在内容上不全面、不统一。由于先进的理念与有效的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没有相应的模式,即使提倡、推广也往往是挂一漏万,显得零碎散乱。 这就需要模式!因为教学模式是有教学思想指导的,也就是能够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打包”而包含其中;因为教学模式是方法的组合,也就是能够把各种方法组合在一起而灵活运用。当我们推行某种模式的时候,就能够把所有理念与方法“打包”推广给教师与学生。 永康一中需要有一种引领式的教学模式。有了模式,就可供自己不断尝试、不断完善;有了模式,就可与人家相互切磋、供人家学习借鉴。 许多先进的学校都在有其推崇的教学模式的。北京景山学校、河北衡水中学、上海复旦附中有,本省的镇海中学、杭州二中也有。《当好校长》及《品牌学校》这两本书中所推荐的启东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哈三中等等许多学校也都有他们自己的教学模式。 在浙江省特色示范高中的评估标准中,也有“在推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方面有研究项目与推进项目”的要求。 2.需要模式并不等于模式化 对于建立教学模式是存在争议的。作为校长,需要知道争议,但是更加需要的是决策与行动。 有人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是真理。然而首先是“教学有法”,对于还不知道教学方法的教师或学校来说,实现“教学有法”就是巨大的进步。然后是“教无定法”,这是指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是属于高层次的行为。所以我们不能以“教无定法”去否定“教学有法”。 有人说:“教学模式化并不好。”这也是真理,大家都知道应该避免模式化,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教学模式。对于像我们永康一中这样的至今还没有形成既定教学模式的学校来说,建立教学模式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至于如何实现教学的灵活运用与创新而不至于陷入模式化,那是进入高一级阶段以后的事情。 建立模式并不等于模式化!我们只是从教学理念上与教学方法上形成永康一中的准则,对于这些准则,任何学科与每一个教师都是应该遵循的。然而我们不会因此去捆绑教师的手脚,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他们可以根据这些准则去灵活运用。 3.关于教学模式的名称 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打开书本或者上网查找,形形式式的名称令人眼花缭乱。回溯永康一中的历史,也曾经提出过“有效教学”、“主动探究”等教学模式,只可惜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高效教学”!暂且就定这个名称罢。有了这个名称,或许就会引起讨论,更好的名称也就会随之产生。 三.“高效教学模式”的构想 既然称为“模式”,自然需有构想。尽管下列我的这个构想还不成熟,但是也同这个模式的名称一样,总得先有人先提出来,通过大家的思考与讨论之后,是肯定会逐渐完善起来的。 1.指导思想“三个为主”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高效为主线。 1)学生为主体提倡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评价、主动发展。课前强调主动预习,先预习再听课;课中强调主动参与,手脑口耳齐动;课后强调主动复习,先复习再练习。复习强调主动总结,把知识点理清,把书本读薄。 2)教师为主导强调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改革“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3)高效为主线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尽可能多的生命感悟。力求在知识和能力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力求在情感和态度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执着到很执着。 2.目标设置“三个层次” 在教学中把握总体要求,分三个层次落实: 1)第一层次以记忆为主要标志,培养的是以记忆为主的基本能力;主要测试基本事实、方法的记忆水平;以获得的知识量以及掌握的准确性为测试标准。 2)第二层次以理解为主要标志,培养的是以理解为主的基本能力;主要测试能否顺利地解决常规性、通用性问题,包括能否满意地解决综合性问题;以运用知识的水平(如正确、敏捷、灵活、深刻等)为测试标准。 3)第三层次以探究为主要标志,培养以评判为主的基本能力;主要测试能否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即检验过程的正确性、合理性及其优劣;以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全面性、独创性等为测试标准。 3.课堂过程“三个高效” 1)高效备课为学生而备。重点解决为谁备课问题,备课不是为了老师自己的教,而是为学生的学而备课。要求做到“六备”:备目标: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练习化;备教材:教材钻深研透并进行再加工、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难度、内涵与外延;备学生: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的思维习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备教法:自主学习范围、探索研究问题、互动合作内容、不仅教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备问题:组织有效问题引发思考讨论。注重针对性、科学性、思考性、探究性、指向性;备习题:典型例题、随堂练习、当堂反馈、课外练习。要好中选优、正确定位。 2)高效提问为解决问题而提。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要提在关键处,问在点子上。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的问题性原则: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即通过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提问的意义是帮助学生分析与思考,更好地解决知识生成、能力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贴近学习者的需要和可能的问题才是“好问题”,好问题来自事实、认识及其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就学生而言,最有价值的问题是由新认识、新现象与其既有认识的矛盾冲突产生的问题,能促使学生多方面筛选分析新接受的信息,再进行联想比较和深入思考的问题。课堂提问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避免提问答案为“是”与“不是”、“对”与“不对”、“好”与“不好”这类不动脑筋的问题,尽量少用集体回答的方法。我们要求对提问的内容、角度、过程、形式做到“四优化”:精心酝酿,优化课堂提问的内容;准确把握,优化课堂提问的角度;科学安排,优化课堂提问的过程;合理设计,优化课堂提问的形式。 3)高效训练为学生能力提高而练。重点解决为什么练、怎么样训练的问题。学生学习不练不行,瞎练也不行。瞎练既苦了学生,又苦了老师,更可怕的是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激情、创新的灵感。训练不仅仅是为了模仿与巩固,更应为学生的能力提高,并进一步升华为智慧而练。我们要求在作业布置上做到:先做、精选、全批,并注重“五性”:及时性(课后作业与课堂教学相匹配,及时反馈、巩固提高);阶段性(尊重各阶段学习的特点,不追求一步到位。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训练问题);规范性(语言表达科学、准确、到位,无歧义。不无谓地浪费学生阅读的时间);指导性(典型、有指导意义,有利于方法规律的发现、归纳、提炼、升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探索新颖性(某些问题相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新颖性,企盼学生萌动探究的兴趣,享受学习的乐趣)。 四.“高效教学模式”的推进 规划设计的魅力在于实施,高效模式的“效果”在于推进,在于实行。不是仅仅把模式写在文章里,不是仅仅放在电脑中,而是把高效教学的模式运用于全校各科教学的实践中。 1.由谁来推进? 不能期望教师来推进。教学模式来源的教师的实践,优秀的教师能够通过探索与实践,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然而他们一般都有“王婆卖瓜”的忌讳,不会大肆推行自己的东西,更不会把自己的东西强加于人。 不能期望由专家来推进。教学专家心中有理念,手中有模式,但是他们不会主动把自己的模式运用于某一所具体的学校。因为推行某一种教学模式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即使是已经成为本校聘请的专家组成员,也不例外。例如今年4月9日,我校召开了教学指导专家组座谈会,金华外国语学校校长张春良也只是说到:“外语教学要向着整体输入、自然习得、高效输出的模式转变。如果有需要,我可以提供帮助。”这已经是够直白了,如果我们学校没有回应,也就到此为止了。 只能由校长来推进!因为校长熟悉学校情况且有行政资源。当然这个“校长”并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一个领导团队。特别是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在其中更扮演重要角色。 2.如何推进? 回答这个问题又是一篇大文章。感谢教育局与教师进修学校给我送来两本书。其中《品牌学校》一书的81至83页,专门谈到了这个问题。现在把其中的几个要点摘录如下: 一是“强化校长作为课堂教学引领者的角色”。 二是“校长对课堂教学改革引领的原则”指导教师确立课程、教学相统一的课堂教学观;指导教师建立课堂教学目标体系;指导教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指导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是“加强对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指导”。 构建教学模式,深化综合改革,打造永康一中品牌,这是永康人的“教育梦”,也是我心里的“一中梦”。我们正在路上,永康一中会努力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行。 2014年6月11日 (此文的署名作者为为永康一中校长华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