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考资讯

深化课改亟须培养学生十大学习能力

时间:2019-12-19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深化课改亟须培养学生十大学习能力

在传统教学视野下,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听讲能力、记录能力、应答能力等,而在新课程视野下,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新的学习能力。

在基层学校,课改以后普遍出现了三大问题:一是教学进度慢,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二是教学没有了深度和广度,影响了学生知识体系建构;三是学生之间差距拉大,两极分化严重。笔者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过分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

结构化预习能力。指学生按知识结构、目标结构、问题结构的逻辑关系开展前置性学习的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也强调预习,由于认识和定位等原因,轻视方法指导和过程评价,导致预习低效或无效。在课改视野下,结构化预习通过“读”、“导”、“评”等策略,引导学生有效预习。教师要通过专门的“结构预习指导课”进行指导,对“差生”进行前置性预习指导,使“差生”做到提前预习。学校要责成各学科备课组和年级组建立结构化预习检查和评价机制,各年级组或学校教务处要对结构化预习先进个人、小组、班级定期进行表彰和激励,确保整体预习质量。

     自主学习能力。指学生按学习目标、任务和要求进行个性化学习的独立学习能力,这里特指课内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教学视野下,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少有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很少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为了培养学生单位时间内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比如“123”策略。“1”是“闭口”,教师不要因为发现个别学生不学或有问题而大声说话;“2”是教师要组间巡回检查和指导,学生需要帮助时,低声指导;“3”是教师要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进度和效率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同时要做到“定时间、定任务、定问题”,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单位时间的自主学习效率。

深化课改亟须培养学生十大学习能力

小组讨论学习能力。指在单位时间内,各学习小组按一定讨论规范,通过小组成员有序有效的交流解决事先预设问题的合作学习能力。为了提高小组讨论学习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策略,明确角色职责,建立学科长负责制。确立“人人都是学科长,科科都有‘领头雁’”的机制,发挥小组长和学科长的职责作用,确保小组讨论的质量。当教师或学术助理布置讨论任务后,学科长要根据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讨论内容,明确分工,将问题落实到每位成员并迅速开展讨论,确保全员参与。比如:某同学讲解,其他同学边补充边思考,确保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学生讨论结束后准备展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提出讨论要求、方向、重点,规定讨论的时限;要主动参与小组讨论,进行巡回指导,切忌只看不说,要时刻注意点拨指导;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讨论状态和问题解决的质量。

展示对话学习能力。指学生个体或小组团队就某一问题向全体同学进行结构化展讲,并引发深度对话,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展示对话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素养,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操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到“展、思、论、评、演、记”,学生展讲要声音洪亮,充满自信。小组代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展讲给大家,要讲清楚题目的信息、解决问题时所需的知识点、解题过程与方法及注意事项。展讲者应讲清思维过程,意在引发其他同学的思考、质疑,为思维碰撞、生生互动做好准备。展讲后如有疑问,听讲学生可与展讲者进行讨论、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掌控好时间,在学生展讲、补充时,要聆听每句话,关注每个细节,根据情况给予恰当帮助,可以采用问题引领的方式引导学生联想质疑,也可以就某个问题启发学生拓展深化并提炼出规律性的结论,还要进行即时性评价,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或适当补充讲解,要特别关注“问题”和“差生”。

深化课改亟须培养学生十大学习能力

工具性训练学习能力。指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借助训练单,独立完成训练任务的一种学习能力。工具性训练学习策略是一种任务驱动法,要遵循“一单三要素法”。“一单”是指教师课前开发的“问题训练单”,“三要素”是指“单位时间”、“独立完成”、“自我评价”。当教师布置问题训练任务后,学生要及时投入到训练情境中,强化单位时间内的自我训练意识和独立完成意识,不断提升单位时间的训练完成率;当训练完成以后,学生自评训练结果,同时根据教师评价要求进行组内相互评价。“问题训练单”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着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能力层次化的要求,教师通过走进文本,迅速将文本知识转化为问题,并根据学生差异和模块要求设计“问题训练单”。

高级思维训练学习能力。高级思维训练学习方法中最常用的是“联想创编法”。“联想创编法”处在课堂学习的“问题训练”环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开启多元思维,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假设,小组自行命题,并由小组自主探究获得结果。这种能力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典型例题的解题方法,达到记忆的程度;通过开展改题、仿题、编题,对各学科知识进行横向、纵向的综合与分析,加强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深化课改亟须培养学生十大学习能力

问题生成学习能力。指学习小组基于个体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并将小组困惑的问题生成出来的一种发现问题能力。为了培养学生问题生成学习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三步生成法”。第一步,生成个体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由学科长组织大家自主学习,将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疑难问题记录整理,生成个体问题;第二步,生成小组问题:由学科长组织组内成员开展讨论,经过优化和提炼,简单问题迅速解决,将不能解决或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生成为小组问题;第三步,生成全班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时间和空间上给予支持和保障,培养学生单位时间内问题生成的意识。

回归拓展学习能力。指学生利用多元回归拓展学习方法,定期开展回归拓展学习的一种综合性复习能力。为了培养回归拓展学习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纳、练、思、展、问、演”拓展六字方法,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纳”是指多元归纳,当一个主题和一个单元结束后,学生要采用括弧法、表格法、表框法、拼图法、云朵法、树状法、脑图法、坐标法八种归纳法画出所学知识的建构图,以个性化的思维方式进行总结梳理和逻辑归纳,对知识建构图反复识记;“练”是指学生自我练习、合作练习,给小组或班级设计练习题,供同学们训练使用;“思”是指提出思考性问题,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来设计思考题,供同学们思考和讨论探究;“展”是指作品展示,学生或小组展示回归复习的成果或作品;“问”是指相互提问,学生之间或小组之间相互咨询、相互质疑和交流评价;“演”是指学生或小组把所学内容,以艺术化的形式表演出来,不局限在小品、演唱和课本剧,可以扩大表演学习范围。教师要在每个单元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回归原点性的单元复习,要定期检查学生知识建构图的完成情况,并给予评价和鼓励。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