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考资讯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读《奇迹学校》有感

时间:2019-12-04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一连用了两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奇迹学校》这本书,还是意犹未尽。在读书的同时还做了笔记,甚至为书中的人物而哭泣。我是一个性情中人,但因读教育书籍而哭还是第一次。

《奇迹学校》严格意义上更是一本传记。本文的主人公黛博拉.肯尼36岁时在挚爱的丈夫得癌症后,毅然投身教育,历尽千辛万苦成功创办了哈莱姆乡村学校,该校被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誉为为“全国杰出典范”,美国总统亲赴她的学校后,呼吁全美学校都应以之为楷模。

言为心声,这本书之所以深深吸引了我,与其说是哈莱姆乡村学校的成功,不与说是作者黛博拉.肯尼的人格魅力。她的睿智、执着、坚强以及她解决问题的方式深深吸引了我。我随着她笔端流淌的文字仿佛也进入了她的生活,见证了哈莱姆乡村学校的筹建、发展和走向辉煌。

黛博拉.肯尼作为学校的筹建者和领军人物,可以这样说没有她也就不会有这所学校的辉煌,她的作用毋庸置疑。

让我们从黛博拉.肯尼博士身上看看她是如何成为好校长亦或成为这些奇迹学校(她后来又创办了好几所学校)的领魂人物的?

高尚灵魂——人生就是为他人服务

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黛博拉.肯尼不仅拥有爱,而且她从小就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她所拥有的爱不仅是师爱更是一份博爱、仁爱。

翻开黛博拉的成长历程,我们看到是一个思想价值观日臻成熟完美的女孩的蜕变史。当她还在上高中的时候参加了一个夏令营,正是在这次夏令营里她结识了改变她一生的老师梅尔.赖斯费尔德,一名出色的教育家。他讲起历史、传统及社会公平能让数百名参营者和辅导员认真地听上好几个小时。而作者最爱听的是那些有关他的行动主义的故事。“行动主义”不仅让年幼的黛博拉入迷,事实上在她以后的人生中也一直在践行。只要有了合适的想法就去付诸于行动而不是去毫无意义的空想。同时这些以梅尔老师为首的辅导员的世界观:挑战权威才能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

而这次夏令营的营歌《我们能改变世界》,让作者和小伙伴都深信自己将来能改变世界。这也是多年来一直支撑着黛博拉的精神支柱。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期间,黛博拉读了大量的书籍,对人生的真谛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初步的践行。最后她从犹太教法学导师那里寻到了答案——人生就是为他人服务。正是秉诚着这样的宗旨,在以后的道路中,黛博拉都是在践行这句话的要义。也正是处于让更多贫穷的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让天下那些贫穷的母亲为自己的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而欣慰的目的,她才产生了创办特许学校的心愿。

以书为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作为博士的黛博拉首先是一个学者,其次才是一个教育家。她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大量的阅读是她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读书也是她解决问题的重要的路径。

黛博拉在读博士研究生的时候,她的论文题目是《成为一名教育者》。当时的她就有了这样的思想:教育就是要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与品质。她在文中写道:“教育的最高形式应该是向学生传达信息,而不是把思想强加给学生。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应该只是给学生构建一个知识体系,让学生在体系内有自己的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书籍一直是黛博拉的一份重要的精神宝藏,书籍一直是她的忠实伴侣,她人生中的很多重要决定都来自于书籍。

在丈夫刚去世的那段最难熬的时间里,能真正慰藉她心灵的还是书。那时她经常看书到深夜,她读的最多的是教育及商业方面的书籍。她最感兴趣的是乔纳森.科佐尔写的《奇异的恩典》和《野蛮的不平等》这些书的内容都与美国生活在贫困中的孩子们有关。这些故事深深地触动了作者的心灵,激起了作者的强烈的同情心。

而维克多.弗兰克的经典著作《活出意义来》的 “我们需要停止追问人生的意义,而把自己想象成被人生追问的人。要让绝望的人明白,我们想从人生中获得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对我们的期待。”这段话引起了黛博拉深深的思索,人生期待我们做些什么?这个问题直击她的心房。她认为教育是唯一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从那时起她决定把自己看的悲伤放到一边,去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帮助那些像克里斯托夫一样的孩子。

著名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让黛博拉清楚地了解了教师自主权的重要性和美国教育体系中最关键的因素。德鲁克认为体力劳动者需要管理者明确告诉他们如何去做,才会有生产力;但脑力劳动者只需要管理者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自主权就会产生生产力。这个观点和黛博拉的观点不谋而合。这也为她在日后的学校管理工作中充分给老师管理的自主权,以及在学校文化建设上最后达成了“我们应该成为文化。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学校就有什么样的文化!”“教师是人类的中心,是整个世界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教师可以塑造人生,也可以改变世界。”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可以这样说是书籍给了黛博拉智慧和力量,在人生的很多拐角处,遇到棘手的问题,黛博拉总是习惯性给先阅读相关的书籍,从书中寻找合适的路径。而聪明如她也总是能在书中得到启迪,激发她的灵感和创新的能力,让她得到满意的答案。

群策群力——众人划浆撑大船,百舸争流千帆进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这句话写出了解决问题的不同路径,亦或说是人生成长的不同层次。

黛博拉对于这句话中的每一种做法都用到了极致。诚如前文所说她总会在书中寻求到想要的答案。她博览全书,但不惟书,她解决问题更是基于现实而不是纸上谈兵。

她从小就养成了对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只要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首先从书中探寻路径。然后去拜访请教相关的专家,无论他在天涯海角,无论他是什么身份。她总是执着地去寻求最佳的路径。在决定创办学校后,黛博拉参加了全国很多教育会议,结识了创办特许学校的践行者和全国很多著名的教育家,他们的很多言行深深地影响了她。让她对自己所办学校的目标和教育理念日渐明晰。

她的谦虚、她的执着、她的投入、她的人格魅力,最终吸引来了那些热衷于此的引路人、合作者、同行者、追随者。她的梦想才得以实现。

在创办学校后,她知人善用,充分发挥老师们的聪明才智。相信老师,让老师们摸着石头过河,她既注意发挥像“瑞贝拉”“尼克”这样的明星教师的引领作用,同时让大家群策群力,信任老师,在“问责制”的基础上,放手给老师,充分实现“让人才成为核心竞争力”。没有好老师就不会有好学生,老师是最好的生产力。

这和我国北京十一中学校长李希贵的教育观点不谋而合。李希贵认为学校的力量,首先来自教师。只有教师在学校的办学目标实现过程中处于第一位,才会协助校长落实他心中教育理想。“我认为关注学生应该先从关注教师开始。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塑造学生美好的人生。这个目标,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任何关爱,只能通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谁都没有办法改变。一位教师,在校园、在课堂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他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让学生‘近墨者黑’。”李希贵认为只有“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目标……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耳熟能详的话,经常见诸于报端,耳闻于会议,践行于学校。从我国教师的鼻祖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以其万圣师表的素养开办私学让教育平民化,现代的蔡元培造就了卓著的北京大学,陶行知示范了全民教育,李希贵掌门的北京十一中学;到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创办了世界著名的帕夫雷什中学,黛博拉.肯尼博士开创的哈莱姆乡村学校等。从古至今,从中国到世界的教育,无一不在彰显着好校长的魅力与作用。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好的校长一定有好的教育理念,然后植根于教学实践,在开办学校的过程中践行并丰厚自己的教育理念。

希望当下的中国,能出现更多如黛博拉.肯尼、李希贵这样的校长。(山东省临沂商城实验学校  徐敏)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