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长,驱动数学学习 刘三屯小学 于迎春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将自己外出学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我分享的题目是《博采众长,驱动数学学习》。 10月25日——27日,我参加了《全国首届走进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三天的学习收获斐然。先后聆听了11位专家的报告,观摩了8节优秀课例展示,可以说各有千秋,不分伯仲。专家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数学理论根基以及数学课堂对教学目标的精准把握、如何达成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都让我耳目一新。收获之余我也在反思,专家们的精髓也是经验的累积与实践探索的积淀,所以,我们要博采众长,补己之短,因材施教,驱动数学学习。今天,我主要与大家分享已是耄耋之年的著名教育家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守望老师的“动感课堂”。 一、尝试教学法——自成一体 (一)邱学华: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尝试实验新的教育理念:从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到尝试教学理论。尝试教学活动有其鲜明的特征,概括成两句话就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新课程改革之后,他毫不满足,致力于将尝试教育理论渗透于新课程改革大潮之中。为尝试教育理论在国内外生根、开花、结果,他奔波于祖国山山水水,天南地北。 (二)什么是尝试教学法? 所谓“尝试教学法”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学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即“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三)尝试教学的要义 在邱学华长期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形成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学生能在尝试中练习,学生能在尝试中成功 (四)尝试教学的实质 尝试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精神。尝试教学的实质可以表述为: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它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互相谈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只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把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可使学生的尝试活动取得成功。 (五)尝试教学的特征 “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六)教学变化 1.学生地位变了,从被动转化为主体地位; 2.教师的地位变了,由统治者转化为引导者; 3.课本的作用变了;从习题集转化为自学本; 4.学生之间的关系变了,从各听各的到合作交流; 尝试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寻求教师的帮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尝试教学法符合现代教学论思想的要求,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统一起来,引起了教学过程中一系列的变化,如从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先练,教师再讲,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等等。 (七)教学模式 尝试教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建立了适应各种不同教学需要的教学模式体系,包括基本模式、灵活模式与整合模式三类。根据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和"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在教学实践中邱学华逐步形成了一套基本操作模式,其教学程序分七步: 1.第一步是准备练习 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引导出尝试题,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 2.第二步是出示尝试题 这一步是提出问题,为学生的尝试活动提出任务,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之中。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并相互讨论解决方案。 3.第三步是自学课本 这一步是为学生在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就成为学生切身的需要。自学课本之前,教师有时可提一些思考问题作指导,自学课本时,学生遇到困难可以提问。同桌学生也可互相商量。通过自学课本,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时机已经成熟就转入下一步。 4.第四步是尝试练习 尝试练习根据学科特点有多种形式。教师要巡视,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尝试练习的反馈信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尝试中遇到困难,可以继续阅读课本,同学之间也可互相帮助。 5.第五步是学生讨论 尝试练习中会出现不同答案,学生会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看法可以争论,学生在此过程中开始尝试讲道理,之后学生需要知道自己的尝试结果是否正确,教师讲解也已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 6.第六步是教师讲解 这一步是为了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有些学生会做尝试题,但可能是按照例题依样画葫芦,并没有真正懂得道理,因此需要教师的讲解。讲解不是什么都要从头讲起,教师只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和教材的关键之处重点讲解即可。 7.第七步是再次尝试 这一步是给学生"再射一箭"的机会。 在第一次练习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做错,有的学生虽然做对了但没有弄懂道理。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之后,得到了反馈矫正,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再一次进行信息反馈。这一步对学困生特别有利。第二次尝试题应与第一次不同,或稍有变化或采用题组形式,之后教师可以进行补充讲解。 以上七步是一个有机整体,反映了学生完整的尝试过程,也是一个有序可控的教学系统。中间五步是主题,第一步是准备阶段,第七步是引伸阶段。由于实际教学情况的复杂多变,生搬硬套一种模式是不科学的,邱学华在实践的基础上又提出可以从基本模式中派生出许多变式,称为灵活模式,如调换式,即把基本式中的某几步调换一下;增添式,即在基本式上再增添一步或几步,如在出示尝试题以后可以增添一步学生讨论;结合式,即当学生比较熟悉和适应尝试教学以后,基本式七步就不必分得过于清楚,而是可以有机结合地进行;超前式,即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将基本式的前几步提前到课前作为预习进行。 尝试教学模式可以同其他教学模式整合,因而产生了第三类整合模式。邱学华认为,提倡一种教学法,并不排斥另一种教学法,它们之间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是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理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运用尝试教学理论中在具体的教学操作模式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运用尝试教学操作模式,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而它在小学低年级应用范围较小;对于初步概念的引入课,一般也不适合于应用该操作模式;实践性较强的教材也不完全适于应用该操作模式。 二、动感课堂 (一)钱守望: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分册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专家组成员,首都师范大学特级教师工作中心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被老师们亲切地称为"有水平,没架子的特级教师"。 2013年钱守望老师对自己近30年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梳理、提炼,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学科宣言:找寻儿童数学,打造动感课堂。提出了打造“对话—分享”式动感课堂的教学主张,概括出让学生“动起来”十字方针:沉默、示弱、等待、放手、激励。沉默就是“给空间”,示弱就是“给胆量”,等待就是“给时间”,放手就是“给机会”,激励就是“给动力”。为了让老师们工作中有抓手,他提出了打造“动感课堂”的24个策略。 这24个策略分别是: 1.观念更新,理念内化;2.读懂学生,高效对话; 3.读懂教材,明确目标;4.适度拓展,开阔视野; 5.经历过程,自主建构;6.训练语言,促进交流; 7.先学后教,少教多学;8.教不越位,学要到位; 9.渗透思想,增加深度;10.问题引领,增加温度; 11.植入文化,增加浓度;12.局部美容,增加亮度; 13.数形结合,化难为易;14.善于举例,帮助理解; 15.巧设练习,提高能力;16.积累经验,关注发展; 17.反馈及时,调控到位;18.精心预设,动态生成; 19.生态课堂,应然选择;20.五字真经,好课标准; 21.培养习惯,掌握学法;22.既为经师,又为人师; 23.走出误区,返璞归真;24.渐行渐悟,幸福成长。 现在,我国的教育已经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的教育,在于积淀孩子素养,提升孩子素质;新常态下的教育,当以人为本,遵从人性,尊重孩子的生命个性,解放孩子的身心,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实现从注重“学科成绩”到促进“学生成长”,从“知识核心时代”向“核心素养时代”转向;新常态下的教育,会无限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发展的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学习、探究学习中学会学习,快乐成长。 学生学到什么取决于他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上好课”,而且要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儿童的“自主性”“主体性”。要保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所谓对话,不仅仅是对话者双方的言谈,而且是双方内心世界的敞开,对对方的真诚倾听和接纳,在相互接受和倾听的过程中实现智慧的共享和情感的交融。由此可见,对话教学,应该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的教学方式。 钱老师所说的“对话”包括:与媒介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教师对话。他所说的“分享”包括:分享个人理解、分享经验教训、分享情感体验。他所说的“动感课堂”主要指“五动”:手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所谓“手动、口动”,就是学生行为上要参与;所谓“脑动”,就是学生思维上要参与;所谓“心动、情动”,就是学生情感上要参与。 也就是说学生的课堂学习应该是“深度学习”,应该是一种被“卷入”的状态。他提出的“动感课堂”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学追求,一种教学理念,或者说是一种课堂形态。 动感课堂积极倡导“五个五”: 第一个五——课堂“五敢”:敢想、敢说、敢问、敢辩、敢错。 第二个五——课堂“五让”: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疑点让学生议,方法让学生说,规律让学生找。 第三个五——课堂“五个到位”:优化“看”的过程,观察到位;优化“做”的过程,操作到位; 优化“说”的过程,表达到位;优化“想”的过程,思维到位;优化“练”的过程,训练到位。 第四个五——课堂“五不”: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的,教师不教; 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 第五个五——好课“五字诀”:新、趣、活、实、美。 实践证明,“动感课堂”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形态,一种教学追求,能够帮助老师们快速掌握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策略技巧,能够有效地唤醒老师们的教学智慧,激发老师们的工作*************。让教师备课有抓手,上课有方向,评课有标准。 下面是“动感课堂”的课堂评价表 钱守旺“对话——分享”式动感课堂评价表(2015版) 授课教师 课题名称 项目 评价标准 权重 得分 教师方面 教学理念 1、体现“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科素养”“立德树人”等现代教育理念。 2、理解、尊重学生,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 教材处理 1、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善于整合资源,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容量适度。 2、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隐性资源,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于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之中。 5 目标确定 1.教学目标全面、明确、具体、可操作。 2.符合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实际。 3.落实三维目标,后二维目标要求适度。 5 教法选择 1、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学会学习,快乐成长。 5 学法指导 1、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学中体现“沉默、示弱、等待、放手”。 2、促进生生交流,鼓励质疑问难,对学生出现的学习困难提供有效的帮助。 3、关注学习习惯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对话、分享、总结、反思。 5 课堂结构 教学层次清楚,课堂结构合理,过渡自然,重点突出,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5 媒体使用 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使用合理、恰到好处,课件制作精美、实用。 5 教师素质 1.基本功扎实,教态亲切自然,有*************,语言简洁干练,板书工整美观。 2. 善于激励,评价语言生动、丰富;能够随机应变,机智调控,善于捕捉和利用生成资源。 3.善用多媒体手段,能够根据需要自己制作课件,操作规范,时机合适。 5 学 生 方 面 行为参与 手动 口动 1、 学生参与面广,活动充分,真正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2、 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独立见解,乐于分享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 课堂上能够看到“你问我答、你来我往、观点交锋、智慧碰撞”的场面。 10 思维参与 脑动 1、 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思考,善于倾听,勇于质疑,敢于批判。 2、 不人云亦云,用证据说话,对所学知识思考有深度,理解到位。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观点分享的价值,享受到思考的快乐。 10 情感参与 心动 情动 1、有学习热情,感受到求知的快乐,课上有“参与感”和“成就感”。 2、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数学思想的震撼。 3、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对数学学科有兴趣、有信心,有探究欲望。 10 课堂生态 1、 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心理安全,学生主体地位突出,课堂开放。 2、 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辩、敢错”。 10 目标达成 1、 三维目标得到落实,做到了对知识的“真理解、真明白”,学生能力有所发展,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 2、 对话和分享意识强,真正做到了“手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 3、 师生共同成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做到“师逸生乐”。 20 特色亮点 总分 问题不足 老师们,无论是邱老的“尝试教学法,”还是钱守望老师的“动感课堂”,我觉得都恰恰体现了的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建议: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为建造一幢大房屋,那么,教师应当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建筑材料——砖头、灰浆等,把这一切砌垒起来的工作应当由学生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