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分析是地理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复习方法,对学生而言,借助高考经典试题能检测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也是学生重构知识的有效途径,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均有积极的作用。本微课程结合2019年新高考试题,对高中地理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以此来帮助学习进行地理复习。 适用对象:高二、高三年级学生 开发的目的、意义:构思精巧,思维严谨、知识典型的高考试题可对教学起到启示作用,通过本微课程的开发使用,不仅能为学生答疑解惑,解放教师重复讲评的压力,更能给教师提供多样的教学思路,为新课改贡献力量,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使用说明:本微课程适用高二、高三地理选考复习,配合课堂教学使用。 课程特色创新:从培养地理核心素养角度将试题分类整理,结合相关知识点重新构建地理学科知识,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出品:郭剑峰名师工作室 策划:郭剑峰 本课制作:杨青 试题链接 曹娥江是钱塘江最大的支流,向北注入杭州湾,上浦闸是曹娥江干流上的一道涵闸,距河口约60km,于1979年建成,它的建成对曹娥江河床的变化具有很大的影响。河道纵比降是指河流(或某一河段)水面沿河流方向的高差与相应的河流长度比值。如图为曹娥江建上浦闸前后河床纵剖面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与建闸前相比,建闸后曹娥江河床剖面的总体变化是( ) A.河床高程上升 B.河床高程先降后升 C.河道纵比降减缓D.河道纵比降渐升 2.上浦闸在曹娥江的主要作用是( ) A.拦沙防洪 B.御咸蓄淡 C.促进水产养殖D.保障饮水水源 解析:1.C 2.B 第1题,由材料可知,曹娥江建上浦闸后,从上浦闸到距离上浦闸大约10km处河床平均高程上升,从距离上浦闸大约10km处至河口,河床平均高程下降,与建闸前相比,河道纵比降减缓。第2题,由材料可知,曹娥江是钱塘江最大的支流,下游是肥沃的曹娥江河口平原(浙江省重要的农业区),由于河床高程较低,受海水潮汐的影响严重,河水盐度较高,严重影响下游的农田灌溉。修建上浦闸后可以有效防御海水入侵,起到御咸蓄淡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引水来灌溉下游肥沃的平原农田。 下图示意松花江流域综合治理的总体部署框架。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甲所示含义应为( ) A.美化城市环境B.防洪减灾 C.开发水力资源D.保障航运 11.水利工程建设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是( ) ①扩大耕地面积 ②稳定灌溉水源 ③减少洪涝灾害 ④增加土壤肥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3.B 4.C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固堤坝、整治河道、建设预警系统,其目的显然是防洪减灾。 第4题,水利工程建设可调节河流水量季节分配,从而稳定灌溉水源,减少洪涝灾害,而对耕地面积的扩大以及土壤肥力的增加作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