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考语文很多人都做不完,以后越来越难?温儒敏:这点做得很不够 现在很多省市已经开始了新一轮高考改革,采用“3+1+2”模式的地区越来越多,这种模式下,考试总分750分,虽然很多人觉得选课很纠结。但其实很多学生忽略了重点,那就是750分的高考模式下,重心应该放在语文数学和外语上,毕竟这三门主课总分多达450分,比重高达60%。 那么,语文、数学和外语这三门课程上,哪一门课程最容易拉分呢?对于这个问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很多人认为是语文最容易拉开分差,曾有媒体专题报道了这个问题,并撰写了一篇《高考区分度主要在语文》的文章。 以前经常有学生抱怨,在高考的时候,语文试卷都做不完,有的作文只写了一半,就草草收场,最后得分自然是不会太高。所以,语文成绩好的,有的学生能考140多分(总分150分卷),但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集中在100分左右。 高考语文试卷有部分人做不完,这其实也是正常的,毕竟高考必须是要拉开差距的。曾经有媒体传出这样一句话,那就是作为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的温儒敏就曾说过“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虽然后来温儒敏教授曾经否认没有说过这句话。但事实上,每年高考可能真的有15%左右的学生语文试卷是没有做完的,甚至还有可能更多。 这么多人高考语文做不完,是不是意味语文越来越难呢?特别是教材课改后,很多家长担心,未来高考语文会不会越来越难呢?对此,温儒敏在很多场合谈到这个问题时说: 现在很多中小学生有一点做得很不够,那就是读书太少。他感到遗憾的是,现在的社会氛围不太有利于读书,人们读书没有耐性,“(阅读)只有慢慢做,从中小学做起,整本阅读”。 温儒敏作为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统编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他曾经不止一次地提到中小学生阅读的问题。也是因为发现现在中小学生读书太少的问题,因此温儒敏在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上,他试图改变这种现状,他说:”中小学语文教材应当多选一些传记,现在教育部正组织编写一套新的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聘我担任总主编,这套新教材就选了不少名人传记,并鼓励学生多读传记。“ 语文学习的核心就是阅读,语文考试中,阅读的分值是非常高的,同时平时大量的阅读也有利增强语感,还能提高写作水平。温儒敏也是这个意思,他也希望通过教材的改革,引导学生多去读书,而且要多读一些中外经典,譬如名人传记等。 我们知道,阅读名人传记,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远大志向,帮助孩子找到很好的人生榜样和标杆,名人传记故事也能给他们更多的人生启迪。毕竟名人传记故事,很多都是成功的案例,更容易激发孩子平时的自信心。 阅读,是一种非常优秀的习惯,很多优秀的人都保持着每天阅读的好习惯,这种习惯是可以伴随一生的。因此,鼓励中小学生阅读是百益而无一害。如果想帮助孩子提高语文成绩,那就让他们多读读书吧。 你们是否认同温儒敏教授的观点?欢迎发表你们的看法。